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之少年天子 > 第三十三章 御书房议事

第三十三章 御书房议事

作者:岁月秋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三十三章 御书房议事

刘大夏说着这儿,抬头看了一眼朱厚照,发现朱厚照并没有生气,心中顿时松了口气。http://m.baijiawenxue.com/chapter/1343553/

“你继续说。”

“近年来,我大明北方数省干旱连连,许多地方一年到头都颗粒无收。遍布全国的屯田所,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大旱之年,这些在后方耕种劳作的军户,果腹尚且有虞,却还要面对沉重的税赋。年轻的二郎,都送上了战场,年迈的退役军士,还要在后方辛苦劳作,支援我大明前线......”

“陛下,臣以为,此法不公,对大明百千万军户不公,对所有在前线拼命的军士亦是不公。后方的人,上了年纪尚且不能安生,还得节衣缩食供养前线,因为那里有他们的儿郎在,他们就算难,也咬牙撑着。”

“而前方军士,战斗本是其职责,流血报国之余,心里还在惦念后方妻儿,是否能吃饱穿暖,是否安生的活着......”

“臣就任兵部尚书之职,已有数载时间,这些事压在臣心中已久。今日吐露所有,心中畅快至极。陛下若是觉得臣说的对,就请改一改这不公吧。若觉得臣之所言大逆不道,臣,甘愿一死!”

朱厚照微微一怔,他倒是没想到,自己一通发怒,换来了刘大夏的死谏。

“刘爱卿大可不必如此,你是所言,俱是报国尽忠之言,朕尚且没有昏庸到这种地步,怎么会觉得你大逆不道呢。”

宽了刘大夏的心后,朱厚照就沉默了下来,心中思虑着这件事该如何处置。

他本来的意愿,是给那些想高老头一样的人,提供一些保障。现在看来,此事关乎甚大,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过。

这对想要改变的朱厚照,亦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今日之事,出了这个门,诸位爱卿要做到闭口不言,在没有结果之前,任何人私下议论,朕定不轻饶。内阁阁老,六部尚书及左右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察浴室,大理寺卿,通政使,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提刑按察使。以上这些人留下,其他的都散了吧。”

“臣等告退。”

百官行礼缓缓退去,被朱厚照点过的,尽数留了下来。

“行了,我们去御书房商议。”

朱厚照移驾乾清宫御书房,其余人自然跟随而至。到了御书房,朱厚照令左右宦官赐座,其后将闲杂人都摒退下去。

如此。

偌大的御书房,就只剩下朱厚照和这些大臣们了。

“朕把众爱卿请到这儿来,是想大家一起商议一下,如何改变屯田制。放心,今天这儿没外人,诸位大可以畅所欲言,为我大明江山社稷建言献策。”

“陛下,屯田制度确有弊端,臣等私下里也有过讨论。只是,此时干系太大,如今我大明国库空虚,想要改变其实也是有心无力。”

作为内阁首辅,刘健率先发言说道。

朱厚照听后,点了点头,目光落向谢迁,谢迁想了一下,忙开口道:“刘公方才所言,就是臣之所想,陛下想必也清楚,历朝历代但有改变,都是由钱粮作为根基,如今我大明......今年来北方连年大旱,南方却又时长有洪涝相侵,国库早已空虚,实在是无力变革。”

“看来两位的意思都是差不多了,李阁老可有不同提议?”

“臣惭愧,想法和两位阁老一样。”内阁李东阳摇了摇头,选择缄口不言。

“王守仁,你来说。”

“臣,确实有些想法,关于国库空虚之事,这是我大明历年来都要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和我朝的税赋制度有关系,所以......”

王守仁之所以提起这个话题,就是为了配合朱厚照,方才在来御书房的路上,朱厚照已经给他交代过了,让他一会儿直接说,不用按照先前的计划,打配合了。

如此一来,王守仁自然没了估计,一开口就说道了大明的痛脚上。

“税赋制度?”

“这倒是一个思路,那何不改改税赋。韩文天,你是户部尚书,关于这个税赋的问题,可有建议?”

“陛下,税赋之事,是关乎一国命运的大事,轻易动之,恐怕会危机大明江山。我朝现在使用的税赋制度,是文皇帝时期定下来了,这些年都不曾改变。”

听韩文天这么说,朱厚照轻皱了一下眉头,不过也没有多言,目光随即看向其他人。

“都别发呆了,大家讨论一下,屯田制也好,税赋也罢,都可以讲。朕提前把话说到位,不管你们说什么,朕出了这么门,都不会计较,也不会怪罪任何人。”

“陛下,臣觉得应该改变税赋制度,只有这样,外库方可有盈余,说句普通人都懂的话,有了钱才好办事,不然一切都是空想。”

王守仁是个执拗的性子,从来就不怕得罪人,这也导致他,在历史上的遭遇并不好,得罪了许多大臣,勋贵。

“那你来说说,怎么改?”

“据臣所知,我大名目前的税收,是文皇帝沿袭的两宋时期的税赋制度所定的。我们暂且可以称之为两税法,土地税和人口税,是以人口黄册和鱼鳞册所记载为依据,此为农业税。此外,是商税......”

王守仁一番介绍后,殿中众人都是没有异议,紧接着,他就开始叙述这其中的弊端。

“最近几十年来,土地兼并严重,留给普通农人可供耕作的土地日益减少。如此一来,在农业税方面的收入,就大为缩减。与之对应的的,那些不用缴税的土地,在日益增多。”

不用缴税的土地,自然是勋贵们的田产了。

大明有明确的规定,勋贵家族不用纳税,这是他们建功立业的福利。而王守仁直接讲出来这一句,顿时让不少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勋贵势大,没有人敢轻易触犯他们的利益。

可以说,这几乎是一个死结。

“这一点且不提,我们再说说商税,大部分都觉得,我朝的商税比较重,很多行商都不敢重负,从而导致了商品流通不及时等一系列的问题。”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