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南明1647 > 第21章 赏功罚过(下)

第21章 赏功罚过(下)

作者:石清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正月二十五日在广州被处死抄家的就有几十人,接着还有不少人以担任伪官的名义被关押到了狱中。http://m.sanguwu.com/88997/

    在朱由榔来到广州之前那些官员们都猜测他会效仿曹操、隆武帝那样对这些降臣,既往不咎以安人心。

    没想到朱由榔却毫不留情的兴大狱,一时间那些曾经降清却没有担任官职的人如何吾驺等也心中惶恐不安,至于曾经担任伪官的更是有人回到家中吓得阖门自尽。

    陈子壮认为这样实在不利于团结人心共抗东虏,于是与陈邦彦等人连续进谏苦求朱由榔不要再这么做下去。

    “先生的话我都清楚了,现在没有旁人我也对先生说一下心里话。并不是我不肯容人而是不得不如此行事罢了。”

    屏退左右后朱由榔对陈子壮、陈邦彦坦诚说道。

    “此次我带来广州的王师有一万余人,各地义军不下十万,我若不处置这些降臣抄没他们的家产,军饷从哪里来?难道要加征吗?先帝不就是因为加征粮饷才引出流寇祸乱社稷吗?”

    “陛下可以裁汰老弱,精选士卒,兵贵精不贵多。”陈邦彦见朱由榔考虑的是军队的军饷,于是上前建议。

    “令斌所言有理,但是裁汰下来的义军士卒就不管了吗?余龙为何在甘竹滩为盗?不就是因为之前思文皇帝征兵却无钱发饷又将他们解散了吗?

    现在好不容易各地义军纷纷前来归附,难道要再逼他们为盗吗?就算要解散他们,也要让他们回乡有产业,有恒产才有恒心啊!”

    “还有战死的将士需要抚恤,他们的家属需要恩养,残疾的将士也需要国家恩养这些都需要银两而国家残破目前只有两广能够收税这又这么够呢?

    不瞒你们说,我诛杀陈邦傅、没收丁魁楚等人的财物共计一百多万两已然赏功花去二十多万两,如今不得不靠处置这些降臣来多获取一些银两贴补国用。”

    二人见皇帝如此推心置腹的与他们诉说处置降臣的原因,对视一眼之后再也无话可说了,口称“臣等愚钝,不知陛下难处,望陛下恕罪。”

    “不知者不罪,你们也是忧心国事才直言进谏。

    不瞒二位我也曾设想开海贸与西洋人交易,但是听瞿安德所说佛狼机人所在之欧罗巴州现在犹如我中华之战国之时。诸国混战也没有多余的财力购买我中华物产,我是夜夜为军饷钱粮发愁啊。”

    “臣等回家之后当散家财募捐以助国用!”

    “你们都是散尽家财起兵,如今哪里还有家财再助国用?再说了你们为我大明呕心沥血奋不顾身,难道我还要你们的家人再冻饿而死吗?虽然朕无能现在不能让忠臣的家人荣华富贵,但是最起码可以让他们衣食无忧。”

    二人都被朱由榔这番推心置腹的话所感动,陈邦彦上前说道“谢陛下关怀,臣之妻儿尚可衣食无忧。至于陛下所忧心的军饷问题,臣有一方法可以一试。”

    “快快说来。”

    “陛下可选人在两广各地清核田亩,有侵占官田者令其归还,拖欠田赋者进行追讨。当年孙白谷在陕西练兵不过是清查了西安四卫,三年间就得银四十五万两,本色米豆五万石。两广又何止四卫,那银两、米豆又该有多少?”

    原本以为陈邦彦有什么妙计,原来是清核军屯,朱由榔知道这是比较好的办法但是操作难度太大。

    “令斌先生言之有理,但此次抗击东虏各地卫所世袭指挥出力甚多,如今刚收复广州就清核田亩恐怕有过河拆桥之嫌。”

    卫所制度从朱元璋设立到现在已有将近三百年而各地卫所的指挥又大多是都是世袭官职,他们利用手上的便利早就侵吞了大量的土地,这在明朝已经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这次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反抗清军,除了效忠大明不肯臣服胡虏剃发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清军入侵广东之后不承认这些卫所指挥的权益,肆意夺取他们的财产。

    所以朱由榔担心一清查田亩会让这些人从效忠大明到反抗大明,毕竟“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陛下可以先区别对待,此次收复广东有功之人可以把清查后的土地直接赏赐给他们免于追缴,而对那些没有任何抗虏举动的人则按律追缴。如此既增加了收入又不至于寒了有功之臣的报效朝廷之心。”

    “此法甚好,不过又有谁能替朕前去做这个事?毕竟这是得罪人的事情,并且前去清核土地的胥吏会不会与地方豪绅勾结趁机扰民?”

    “臣愿意做此事替陛下分忧!至于胥吏扰民自有各道监察御史巡查,发现有扰民者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令斌先生,愿意做此事,朕又有何忧。先生可为左副都御史广东巡抚巡查广东兵备替朕解忧,此后各地兵备道改为督察院兼任不再归按察司管辖。”

    陈邦彦一下子从正六品的兵部职方司主事变成了正三品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升职不可谓不快,他正要上前推辞却听到门外有军情急报。

    “右佥都御史张家玉攻克增城,于增城江边获逆贼李成栋、李元胤二人以下东虏首级四十颗,已验明正身,传送广州。”

    “快把李成栋的首级呈上来!”朱由榔大喜过望,连忙对外面的人大声喊道。

    原来是朱由榔在广州大肆处置俘虏,查抄降臣的家产的时候,广州以东几百里外增城江边却有一人跪倒在地绝望的看着江中的大小战船。

    这人正是朱由榔念念不忘的李成栋,当日三水战败之后李成栋夺路而逃可是等他逃到广州附近时发现陈子壮已经收复广州。

    无奈之下李成栋带着残兵偷偷越过广州向东而逃,企图前往潮州与之前派往潮州协助吴六奇剿灭义军的嫡系汇合。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张家玉在收复东莞之后便出兵四处攻略收复失地,在听说陈子壮收复广州之后就敏锐的意识到需要攻克增城卡住清军后路。

    于是等李成栋率残部一路千辛万苦的逃到增城江边的时候,只见江中大小战船密密麻麻,船上都飘扬着大明军旗。李成栋的心理防线再也支撑不住终于垮了下来,跪倒在地抱头痛哭。

    这时候李元胤走上前扶住李成栋说道“大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还是继续绕道而走吧。”

    “咱们这一路上一直在跑,几百人就剩下这几十个人,再跑又能跑到哪里去呢?元胤,你我父子二人今日便要永别了,你本是贾家子我知道你一直心怀大明,你就拿我的头去换你的性命吧。”

    说着李成栋拔刀递给了李元胤,然后闭目等死。他闭着眼睛等了一会儿却只听到“叮当”一声,睁开眼看到李元胤跪在地上,刀却仍在远处。

    “大人,儿子之前已经不忠,岂能再不孝?难道您以为儿子是不忠不孝之人吗?”

    “痴儿!”李成栋惨笑一声“没想到我李成栋纵横一生,最后要死在这里。既然你要做孝子不肯取我头颅,那我也不再逼迫你,起来吧。”

    李成栋把李元胤扶了起来,走到远处捡起钢刀轻抚刀刃说道“我等家眷都在松江府尚未取来,若是再投降大明恐怕家眷不保。既然无法逃出生天,就死在这里保全家眷吧,大好头颅岂能便宜了书生之辈。”

    接着他挥刀向自己脖子抹去一道鲜血猛地窜出,接着“彭”的一声李成栋的尸体倒地,李元胤跑到李成栋身前抱着他的尸体痛苦流涕。

    过了一会儿之后李元胤对身边的那几十个家丁说道“你们随我父子征战多年,如今我父子已经走到绝路,你们都散了吧。”

    “少将军,我们都是北人一路上随老将军杀戮无数,这些南蛮子又怎么肯饶我们性命?既然没有船,那我们就随将军而去吧。”

    说完,这些亲信家丁们纷纷拔刀自刎,李元胤见状起身对远处逐渐靠近的明军喊道“我是李元胤,你们拿我父子的人头去请功吧,希望能把我手下这些人好好安葬!”

    等盛放李成栋首级的木匣被呈进来又听使者讲述了上述经过之后,朱由榔这才放下心来,对着木匣里的人头说道“逆贼你也有今天,终于可以告慰思文皇帝以及黄蜚将军以下诸位忠烈了。来人把李贼的人头挂到广州东门与佟养甲的人头一起示众,李元胤的人头就地安葬了吧。”

    “张元子(张家玉)立此大功,朕怎可不赏?

    下旨封张家玉为增城伯、左都御史赐银五百两,其母、妻、子封赏由朝议定夺。”

    接着朱由榔又对陈子壮说道“陈先生之前已经入阁位极人臣,朕封你为番禺伯加太子太师,先生老母、妻、子封赏由朝议定夺。”

    “老臣实在是不敢奢望封爵,望陛下收回成命。”陈子壮也有些诚惶诚恐连忙加以推辞。

    “先生与令斌先生一起收复广州,朕恨不能直接封侯,封伯又有何不可?令斌先生也不要推辞,先生之前官职太低,骤然高升必定引来给事中饶舌,所以朕这次就暂时不予封伯之赏。”

    “臣愧不敢当。”

    “立下如此大功,张元子为何不亲自来广州报捷?”

    “回禀陛下,张佥院说惠州府依山傍水地势险要,他怕鞑子守城不出,因此趁胜进围惠州了。”在一边等候的使者连忙向朱由榔解释张家玉的动向。

    “既然如此,可再加张家玉巡抚惠州、潮州诸军事,赐尚方宝剑。”

    等使者领命出去之后,朱由榔又对二人说道“此次王师收复广东有赖于各地将士用命,朕不能不加以赏赐。朕已经命兵部与都督府列出名单,准备一一加以封赏。

    另外,朕准备在广州设置忠烈祠以祭祀牺牲之将士、义士永世,使后世不忘他们的功劳。这件事就交给陈先生做吧。”

    “臣遵命!”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