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三国之土豪家的傻儿子 > 第0050章 幽州三郡

第0050章 幽州三郡

作者:汉江永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秋雨轻轻地飘洒在周家大院,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http://m.chunfengwenxue.com/1382662/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秃的站在那里。

    “这下倒好,听你们的去买什么官,结果一杆子打到幽州那个苦寒之地去了。那地方又是胡人,又是流民的,到这种地方为官,这不是找死吗?”

    周家大院的大厅里,姑太太周兰不顾姑老爷杜松的阻拦,气愤愤地看着周永,恼怒地说着。她实在是气不过,自己一家子在小洪山当财主有什么不好,偏要听周永的去买什么官。

    “姑太太,当初去洛阳买官,我们可并没有约你们一起去,是你自己主动要派人跟去的,怎么现在说这种话?”

    周夫人章珏一听姑太太责怪自己的儿子,立即气不打一处来。本来管家周发回来说被朝廷安排到了幽州,她心里也有些不愿意,一听到周兰责备周永,她不由得也有些火了。

    而杨夫人李琼、杨娟、陈夫人张宁、陈惠、何琪则气鼓鼓地盯着周兰,她们可不愿意周永受到周兰的指责。但是在这种场合,显然轮不到她们说话,她们只能用她们的眼神表达她们的不满。

    “瞎说什么啦?幽州虽然很远,可也是我大汉的疆土,流民也是我大汉的子民,都不去为官,难道让与胡人不成?”

    杜松到底当过县令,说话很有政治头脑。虽然他对到这么远去为官也不高兴,倒是对于既成事实,他是不会说泄气话的,那样除了徒然增加烦恼以外,起不到任何效果。

    “姑太太,姑老爷说得对。再说这是去为官,又不是经商、做工,怎么着也苦不着当官的。就算是苦点远点也好,年青人见见世面,增长学识,总比窝在家里强。再说朝廷都是安排异地为官,哪有在自己家门口当官的道理?”

    对于姑太太周兰的胡搅蛮缠,大舅爷章良早就有些看不惯。当初要去洛阳买官,周兰可是积极的很。如今见做官的地方远了,又来责怪周永,这不是欺负人吗?

    “我倒是觉得幽州是个好地方!”

    听大管家周发从洛阳回来,告诉周永买来的竟然是幽州的辽东郡、乐浪郡、辽东属国三郡太守的时候,周永突然觉得这也许就是天意。自古以来,夺天下者皆时从北往南的征战而成功的,而从南往北的征战多以失败而告终。

    “正因为幽州内有流民作乱,外有胡人侵袭,作为一郡之主,就必须对内以文治民,对外以武制夷,恰好是锻炼我们能力的大舞台。这样的地方有什么不好?”

    周永说着说着竟然有些激动起来,他清楚地知道,明年就要暴发黄巾起义了,他就可以借此拉起一支军队来。而平定黄巾军后,他为了抵抗胡人,也有理由长期保持一支自己的军队。待到汉灵帝死后,再来与诸候争天下。

    “好孩子,有志气!”

    大舅爷章良听周永说完,猛地击掌说道。他面带微笑地看着周永,眼神里似乎还有一丝丝的感慨。这孩子,雄心不小啊,自从老疙瘩山逃回来,他已经给大家带来了太多的惊喜。

    “周永说得对,年青人就应该锻炼锻炼。”

    通过这次剿匪,姑老爷杜远似乎才真正地认识周永,虽然只有十八岁,可是其决策能力、办事干练、超凡武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一下子改变了对周永的看法,成为了周永的坚定支持者。

    “大舅爷、姑老爷,辽东郡、乐浪郡、辽东属国三郡地处边垂,胡人的不断侵袭一直困扰着当地官府。为了百姓的安全,也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我们应该有一支属于我们自己的强大军队。”

    周永清楚地记得,黄巾起义之初,广阳郡黄巾就攻下了广阳城、渔阳城等地,杀害了广阳郡太守刘卫和幽州刺史郭勋。现在轮到自己去当辽东郡太守,绝不能让黄巾军在辽东得逞。

    “因此,我建议我们从自己的山庄带一些乡勇去幽州,正好我们为了剿匪,招募了不少乡勇,以他们为基础组建一支自己的军队。而且我们还俘虏了三千多鹰子嘴的土匪,目前正愁安置呢,这下好了,把他们带到幽州去。他们不是喜欢抢劫吗?就让他们去抢劫胡人好了。”

    “周永,你这个建议好是好,可是你知道吗?朝廷有规定,官员上任,只能带少许随从和家丁,你带这么多人去,会招来朝廷御史们攻击的。再说没有战事,你养这么大一支军队干什么?”

    大舅爷摇了摇头,朝周永笑了笑。不由得在心里暗道,这孩子还是太年青,不熟悉朝廷的法律、制度。你要是带着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去上任,难道你想谋反不成?

    “哦……”

    周永这才想起,现在黄巾起义还没有暴发,朝廷对全国的控制还是很严的。只有在暴发了黄巾军起义之后,汉灵帝刘宏为了迅速镇压黄巾军,才允许各地官府和豪强招募乡勇的。

    “这个也好办。我们让这些乡勇组成商队先走,对外就说去幽州贩马。就是到了幽州,他们也以商队的形式出现,平常没事的时候,我们就从幽州往豫州贩马、贩粮等等,我听说贩马可是很赚钱哟。而一旦有了战事,他们就是军队。”

    贩马只是幌子,明年开春黄巾起义就要暴发了,汉灵帝肯定要下令招募乡勇平定叛乱,恐怕自己一趟马也贩不回来,这些乡勇摇身一变,就会成为名正言顺的军队。

    “好主意!周永,你想得真周到。”

    姑老爷欣喜地点了点头,赞同周永的建议。姑太太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到幽州去为官,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幽州不安全,如果有了一支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儿子岂不是有了保障?

    然而姑老爷并没有理解周永的意思,他只是从他的儿子安全考虑,根本不懂得周永的深刻用意。周永想了想,觉得有必要安排好自己的后院,自己才能在明年的平定黄巾之乱时放心去干。

    “大舅爷、姑老爷,你们可能已经听说了,今年不仅我们谯郡作物久收,全国都因为干旱而久收。据管家周发回来说,沿途之上,流民已经充斥道路,而各地官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这些年连连灾害,朝廷里宦官专权,他们的兄弟亲友布列州郡,为所欲为。致使流民遍地,民不聊生,土匪丛生。更令人不安的是,这几年来,太平道用法术、咒语到处为人医病,许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後,都不药而愈,信道者越来越多。前些日子太平道又在各地到处写上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我总觉得不大对劲啊,明年恰恰是甲子年,如果我所料不差,明年肯定会有一场大劫难!不知你们两位以为如何?”

    很显然,周永所说的一切现象,大舅爷章良、姑老爷杜松都知道,但是他们却没有引起注意。这也怪不得他们,连皇上和朝廷的大臣们都不相信会有什么不妥,他们怎么可能想得到呢?大舅爷摇摇头,不屑地说道。

    “钜鹿张角奉事黄、老,以法术和咒语等传授门徒,号称“太平道”。咒府水以疗病,令病者跪拜首过,多数病愈,众共神而信之。信众中不乏豪强、官吏、宦官等,有什么可担忧的?”

    听罢大舅爷章良的话,周永不竟打量了他一眼,大舅爷不会是太平道的信仰者吧?他想了想,觉得还是该给大舅爷说一说,免得大舅爷上了太平道的贼船,干出什么蠢事来。

    “大舅爷,张角欺骗百姓,以妖术惑众,其心不良。你说的这些很多人都看到了,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我敢肯定地说,这天下面临着一场动荡是不可避免的,而张角将是罪魁祸首。”

    “哦,那我们该怎么办?”

    “大舅爷、姑老爷,我们几家广有田产,富甲一方,尚若动荡来临,肯定是众矢之的,首当其冲,所以我们现在要作好准备。谯郡太守陈松不是号召我们招募乡勇剿匪吗?我们就借这个机会招募乡勇。除了我们带到幽州的乡绅外,每个山庄再招募二千乡勇,农闲的时候就集中起来训练,农忙的时候就放他们回去干活,一旦有事,就集中起来。我们几个山庄互相联合,定可以保得一方平安。”

    等待周永的一席话说完,大厅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在心里回味周永的话。大舅爷章良、姑老爷杜松虽然为官多年,太平道的谶语他们也看到过多次,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会天下大乱。毕竟,大汉朝廷建立四百多年来,刘氏江山已经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中。

    “大舅爷、姑老爷,我敢断定,明年一开年,粮草价格将会大幅度地上涨,很多人将会因为饥饿而死。为了防患于未然,我建议我们几家把能换成钱的财物统统拿出来,今年秋天,一方面我们在谯郡大量收购粮食,另一方面,我们组成的商队一路北上收购粮草,运到我们治下的辽东郡、乐浪郡、辽东属国三郡。你们不要以为我要发国难财,如果一旦暴发粮荒,到时候我们可以把粮食拿出来赈济贫民,也算是为百姓做了件积德行善的好事。”

    “那怎么行!我们今年收购粮食,明年正好大赚一笔,凭什么要拿出来赈济灾民!就是要救济灾民,那也是朝廷和官府的事情,我们花钱买了官,难道还要我们花钱救济穷人?”

    姑太太好半天不说话了,见周永说得头头是道,她也是频频点头,也不怪罪周永让她们买官了,很有些佩服地看着周永。听到粮食要涨价,她仿佛看到了大笔的钱财,可是猛然间听到周永要她们收购粮食救济灾民,就象割了她的肉一般地跳了起来,立即站出来反对。

    一时之间,周永也是无话可说。救济灾民纯粹是慈善之举,人家确实没有义务来救济灾民,你总不能勉强吧。他看了看姑太太那张脸,虽然非常漂亮,自己与她长得倒是想象,可是怎么这么吝舍呢?

    “呵呵,姑太太,你不愿意救济灾民,谁也不能强迫你。不过我想,我们富甲一方,拿出少许粮食救济灾民,也只是积德行善而已,千万不要让别人说我们为富不仁。”

    “为富不仁?”

    姑太太呆呆地站在大厅里,大家的眼光都有些不屑,就连她自己的两个儿子杜山、杜水也别过脸去。这时姑太太才发现,她是多么的孤立,她悻悻地笑了笑,坐回到她自己的座位上。

    “呵呵,周永啊,我还真没有看出来,你小小年纪竟然这般有见地。拿出钱财收购粮食,到时候现拿出部分粮食救济灾民,既赚了钱,又落下个好名声,可谓是一举两得。这事我做主了,就按你说得办。”

    姑老爷显然对姑太太地冲动也有些不满,连忙笑呵呵地说道。周永的建议一说出来,他就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如果有他们几大山庄把粮食统一收购,几乎可以把谯郡的粮食收购得差不多,到时候还不是他们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

    “大舅爷、姑老爷,为了早日到达幽州,我想十天后出发。而我们的商队,明天就走,你们以为如何?”

    “行,不过我们几家的商队最好是分开走,免得一起走人数太多,引起别人议论。并且走不同的路线,便于我们一边走,一边收购粮食。”

    大舅爷想得非常周到,毕竟在官场这么多年了,对官场的弯弯道道心里明朗得很,做事都非常小心谨慎。而且各个山庄分开走,目标要小得多,也便于收购粮食。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