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扛鼎公 > 一百三十、消灭薛举(三)

一百三十、消灭薛举(三)

作者:大冈之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在浅水原胜利之后,薛人枭极为自大。http://www.wuyoushuyuan.com/979807/而李渊则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是危如累卵,随时就可能被狂暴的西秦军队给击败。为此,他下了两手棋,一是派人联络外援,二是调集兵力反击薛人枭。

    外援有两个,一是西凉,它就是李轨所建立的,在西秦的西边,正好可以与李渊对西秦构成东西夹击之势。二是突厥,它在西秦的北边,可以与李渊对西秦构成南北夹击之势。

    李渊派人携带重礼来到凉州,并附上书信。

    李轨已经听说了薛氏父子大胜的消息,他打开地图看着自己的疆域与西秦的地盘,发现此消彼涨,自己的实力大为落后,而薛氏父子从小小的金城扩展到了长安附近,眼看着就要占领长安了。这样下去,自己尽早会成为俎上肉。

    见到李渊使者,李轨一半是喜,一半是忧。喜的是有长安的奥援,总是自己单独与西秦作战要好;忧的是李渊也是自身难保,而且有一点非常挑动他的心弦。这就是“十八子当立”的谶言。

    当初,大竹来到凉州,把一本《老子出关后记》带了过来。李轨对这本书看了又看,才有了强烈的进取心,不再甘心当一个富翁了。于是,他在梁硕等的支持下,将当地隋王朝的驻军给缴了械,自己先是称河西大凉王,再是称凉帝。这一举动冒了天下之大不韪,但由于凉州地处偏僻之地,世人不太关注。所以这个皇帝当得也没有什么压力,除了西秦的薛氏,经常发兵来打。

    李轨把李渊的信给了心腹梁硕来看,请他参谋一下。梁硕一看,发现满纸是甜言蜜语,特别的是,李渊称李轨为同族同宗之人,还排起辈分来,说二人是同一辈分的,还没有出五服,由于李渊年龄较大,李渊便在信中称李轨为从弟。

    “这是李渊有难,所以说尽好话,希望得到陛下的援助。”梁硕说。

    “是的,你这话是一针见血。但朕看他的书信,为什么一个劲地感到高兴呢?”李轨说。

    “请赐教。”梁硕说。

    “世间有传闻,称‘十八子当王’,十八子就是李的意思。正是有这个基础,朕才能顺应民心,当上这个皇帝。但是天下李姓之人非我一人,有的早已是一方强杰。朕早就在想,这些李姓强杰如果了称帝,那天命将归于谁呢?”

    梁硕对这一套说法内心是看不起的。虽然他当初也是借着这一套说辞来推举李轨上台的,但那只是用来蒙一蒙不知事的愚民的。自己的心中可不能信以为真。然而现在听李轨这么说,似乎他本人十分相信,而且有点中了邪的感觉。

    “陛下,天命所归,在德布天下,民心归拢。”梁硕说。

    “嗯嗯,你这一套,很重要,朕也知道。”李轨有点不耐烦地说,“朕细细思考那些谶言,结合天下形势,发现大有奥秘。如今李渊来信,正好可以印证!”

    “是什么奥秘?”梁硕也被挑起了好奇心。他不相信这虚妄的谶言的什么真的价值。

    “哈哈哈,这‘十八子当王’,真正坐上九五之尊宝座的只有一人,也就是朕。而其他李姓豪杰,就算很有势力,也只能当一个王侯。你看中原李密,他的瓦岗军早已打下洛口仓,手下兵马一度有数十万之众,可他没有称皇称帝,最多就做了一个‘魏公’。而李渊呢,他现在已经打下长安了,却没有胆量自己做皇帝,反而要扶立一个杨姓小儿做皇帝,自己给自己封了个唐王。”李轨说。

    “陛下,李渊志向不小,这一举动是掩人耳目,他取代杨氏称帝是迟早的事。”梁硕说。

    “非也,非也。”李轨说,“天命有所归,不是人谋可以左右。李渊大权独揽,却没有称帝,正说明他没有这个命运。你看他在来信中,称朕为兄弟。这将来的天下,一定是朕为天下之主,其他的李氏为辅助之王臣。”

    李轨对自己的推算十分满意,得意地回味了一会,接着他又说:“朕所担心的不是别的,而是李渊兵力不足,战力不强,要被薛氏人马给打败了。”

    “陛下是想进攻西秦,为李渊之的奥援?”梁硕问。

    “正是。朕请你来,就是要问问你,如何进攻才好?”李轨问。

    “目前确实是个攻打西秦的好时机。薛氏在东边进攻长安,已把精兵调了过去,西边的防守一定空虚。至于如何攻打,我有一个主意,不知陛下意下如何?”梁硕认真地说,这一话题是他日夜思考的正事了,自然颇有研究。

    “快快说来。”李轨说。

    “我大凉国所在之地,胡汉杂居,且胡族的繁衍极为迅速,对他们不可不防了。非我族人,其心必异。我听说很多胡族的本源在西域,那里兴起了一个大食王朝,力量极为强大,把这些胡族的本国给消灭了,这些胡族只好东迁到中原。开始来的人少,他们只是小规模的聚居,现在人数多了,其居住规模连乡连镇,大有反客为主的模样。其中有不少人,还进入官场,甚至当上了军中的高官。”梁硕说。

    “哈哈,朕知道你又要说谁了。”李轨说,“你不是又要指责安修仁吧?”

    “陛下,我与他并无私人恩怨,这一点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梁硕说。

    “这安氏人马皆从西域而来,皆是亡国之人。他们不远万里来到大凉,本当尽地主之谊,何况他们经商则可贡献税金,从军则可贡献人马。我们要善于利用,而不是无端猜测。”李轨说。

    “朕知道你的意思了。”李轨说,“你是想让征发这些胡族人来进攻西秦吧。我会考虑的,这些胡人做生意很好,满口是好话,但打起仗来可不太行啊。”

    梁硕还要说什么,李轨已把话题引到其他事情上去了。

    ——

    在突厥这一边,发生了一起激烈的外交争夺战。突厥力量强大,西秦也一直在争取。在薛举在世之时,就派了使者前往突厥。这个使者见到了咄利,即突厥的“国丈”,给了他很多的好处,并商定一起东攻打李渊。咄利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答应下来,而且调集了本部人马将要南下。此时,李渊派了长孙无忌前往突厥。长孙无忌在王庭一转,就发现有西秦使者来活动过的痕迹。于是针锋相对,拿出了重金,贿赂突厥贵族,劝他们与李渊保持和平。特别是咄利,长孙无忌发现他对中原女子别有爱好,于是特地从长安选了十多名烟花女子,送到了他那里。

    咄利十分高兴,不仅答应长孙无忌不再与李渊为敌,还给了他一个大礼包——把五原之地给了李渊。这个五原原来是忠于隋室的官员守备的,后来被突厥人侵占。现在李渊对突厥的亲和工作很到位,于是突厥人就把这个地方还了回来。

    突厥的所做所为,并不是咄利一人可以决定的。最后的决定权在可汗手中,即吉利可汗那里。吉利要从突厥的最大利益出发,考虑对外方针。在他看来,对于突厥最好的办法,那就是让中原华夏各路人马不断地争夺,好方便各个击破,各个控制。对于其中的强者,那是要另以抑制的,以免强者吞并弱者,最终成长为力量与突厥想抗衡的对手。

    当西秦势力十分强大之时,薛举的种种战场胜利刺激着吉利可汗,他打算加以抑制。所以他对西秦的态度渐渐地变得冷淡了。到了后来,干脆连西秦的使者也不再见面。咄利这些人倒还是跟西秦使者有来有往,但那是一种套路——用它来榨取最后的贿赂——东西收下,事儿永远不办。

    对于李渊,吉利可汗觉得有加以扶植的必要。因为李渊在长安,总比杨氏在太原要好。这个杨氏一族真把突厥给害惨了。所以,在浅水原大战之后,突厥还派了二千骑兵前来帮助李渊。因为这个原因,薛举父子不敢在大胜之后,进军长安,而是停顿了一下。

    可是这一停顿给继援一个机会,他借着劳军的名义,接近薛举,然后下了点药,让他一命归天了。

    ————

    争取外援方向,李渊很成功,但眼前的危难却还要靠自己来解决。眼前薛人枭带着数十万雄兵虎视眈眈,对抗他只能硬着头皮扛住。

    李世民大病初愈,就被派上前线,去镇守一个军事要点高庶城,与泾州守军构成犄角之势。这个泾州城的守将是刘感,他是一个极有战场经验的人。在上次李世民大败之时,他坚守孤城,几乎打到了弹尽粮绝的地位,才勉强把城守住了。

    薛人枭引重兵来对付新到的李世民,把高庶城围困起来,还天天在城下叫骂。那骂声极为不堪,李世民的手下都忍受不了,纷纷要求请战。

    李世民说:“我军刚刚吃了败仗,军中的锐气不足,用来攻打强敌是不合适的。敌军因为一次大胜就骄傲自大,一定会变得好斗,所以我们要关闭城门,折损他们的士气,等到他们的气势衰落下去后,再进行强烈的进攻,那就可以一战而胜。这是一个万全之计,你们要听从。”

    可是军中还是有好战之声,很多将士想快速洗刷上次大败的痛苦,还要不停要求开战。于是,李世民下了一道将令:“军中凡是敢于说出战的人,一律斩首!”

    此令一下,众军耸然。李世民用兵,常常以仁德收军心,很少出此严苛的军令,有此军令一定是情况十分紧急了。

    薛人枭见高庶城没有办法占便宜,就把矛头对准了泾州城。正好此时,李渊派了援军前往泾州。援军由李渊的同族侄子李叔良率领,显示出李渊的重视。

    有了李叔良的加入,泾州城的士气也高涨起来了。士兵们想报仇,纷纷要求出战,但刘感深知薛人枭不是一个草莽之徒,而是一个极善于用兵的人,于是就劝说众将士保持冷静。然而李叔良是李渊的亲戚,位高权重,他到了泾州,就成了事实上的主官。他初到泾州,没有吃过西秦人的亏,所以还有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道。

    这一天,泾州城外薛人枭的兵马都退走了。对于这一情况,探子回报说是薛人枭觉得没有胜算,就逃走了。这极大的鼓励了城中的好战派,李叔良十分满意,而刘感却成了胆小的少数人。后面的几天,发生了很多事,不断地印证着李叔良的想法。陆续有薛人枭的部属前来归降,他们说薛人枭治军无道,而且军粮快没有了,大难临头,只好前来投降。这些降兵降将还很有本事,他们专捡李叔良喜欢听的说。渐渐地李叔良对于薛人枭败局已定的判断已是坚信不疑。

    又有一天,有一个降卒报告说,有一批反叛薛人枭的军士占领了一个小城,希望李叔良前去接管。李叔良信以为真,就派了刘感前去。刘感得令,只好率军前往。当他来到那座小城时,却发现城门紧闭,里面的人根本就没有打算归顺。刘感知道中计了,连忙回返。然而在他一来一去之际,泾州城居然易主了。

    薛人枭表现上看是撤军了,实际他只是退后几十里,暗中一直在观察着泾州城。他不断派出士卒,伪装成投降的,持续地潜入了泾州城。在刘感出城时,薛人枭终于发现机会来了,因为刘感坚守城池的时间很长,极为经验,有他在城中,怕是难以攻克。

    刘感在小城叩门而不得入之时,薛人枭已发起了对泾州城的进攻。一开始城中的降卒一起造反,到处放火,李叔良所部乱作一团。很快就有人登上城楼,举起三把火,示意城门已经控制了。薛人枭急忙率军攻城,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泾州,李叔良成了阶下囚。

    刘感返程时,正好遇到泾州逃出来的士兵,他们说泾州已经易主。刘感急忙前去解救,然而等待他的却是薛人枭的伏兵。经过一番战斗,刘感力屈被俘。

    “刘将军,你可愿意归降?”薛人枭高兴地说。此时,他正在审问刘感。

    “这个泾州早该是我的了,因为你的缘故,我直到今天才拿到手里。”薛人枭继续说,“我敬你是条汉子,打算放你一条生路。只要你答应……”

    “呸!”刘感跪在地上,可没有半点屈服的样子,一听薛人枭要说出劝降的话来,向地上吐了一口。

    这一举动惹恼了薛人枭,激起了他心中的残暴之性。

    “不识抬举!”他说,“来人!”

    几名马弁上来,拉住了刘感的手脚,正要用力。这一做法是薛人枭残虐人命的一个手段,即把人活活拉残拉死。

    “慢着,这样死便宜他了。”薛人枭说,“你们出个主意看,有什么好的办法?”

    左右一阵狂笑。这些人都是追随薛人枭多年的,他们非常熟悉各个残虐人的办法。

    过了一会儿,刘感就被人松开双手,但是他还不能自由走动,他的双腿自膝盖以下都结实地埋在了土里。

    “今天给你一种新的死法。哈哈哈。”薛人枭说,“你现在可以动手挖土了,谁也不会来干涉你。只要你可以把土挖掉,就可以怎么逃就怎么逃,没人会拦你。”

    刘感不为所动,只是疑惑地看着他。

    “不过,在你挖土的时候,五十步以外,会有人骑马射箭,你要是被射中了,那就只能怪你运气不好了。”薛人枭狂笑着走开了。

    随后,一大堆骑兵出现在五十步以外。他们听从薛人枭的指令,从远处飞马而来,在到达离刘感五十步的地方,就放出箭来。刘感一动不动,根本没有用手去挖去膝盖上的泥土,而是随时准备受上一箭。

    薛人枭见刘感不为所动,没有着急,他对待刘感就好像对待圈中待宰的猴子一样,先要逗它,再要它性命。他发出一道道指令,那些骑兵的射手就不断射出各种各样的箭。有的落在刘感的身边,有的擦破他的衣服。

    刘感行作伍多年,对飞箭有自然反应,有时禁不住就会伸手去拨。看到这一情况,薛人枭兴奋起来,他令人给刘感递来一把削去枪头的枪杆子。这一来,刘感就可以用枪杆子挡箭了。

    刘感冷冷地说:“给我这把木头杆子是为了什么?”

    “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挖土也行 ,挡箭也行,随便你。”那人说。

    “这你可做得了主?”刘感问。

    那人连忙把话传到薛人枭耳朵里。薛人枭听了,反而更加高兴,让他去说:“随便使用,能逃出来就放了你。”

    接着又一轮骑射开始了。刘感手持长杆,左右挥舞,把飞箭纷纷挡在一边。

    “好看!”薛人枭高兴极了。左右察言观色,连忙端上酒杯与菜肴,让他一边吃喝一边观看。

    过了半个时辰,刘感身边散落的弓箭已经堆积像个小山,他的身上也中了数支箭,衣服全部被血水浸透了。

    “还没死?”薛人枭有点看厌烦了,他挥了挥手。霎那时,一阵利箭像飞蝗一样飞向刘感。刘感左挡右拦,硬是把这一波箭雨给挡了下来。但他也体力不支,萎顿下来。

    薛人枭很好奇,急忙令人停下,自己向前查看。正在此时,刘感猛然从地里跃了出来,挥枪打向薛人枭。薛人枭猝不及防,肩头上中的一棍。当刘感还要打下第二棍时,左右护卫已经动手,把剑戳进了他的胸膛。

    薛人枭极为愤怒,令人将刘感的尸体剁成肉泥,又重责了防卫的亲兵。

    这一场“军中娱乐”到此结束,结果是不欢而散。薛人枭心中痛骂着。正在此时,传来了一份情报,说李世民已采取了进攻动作。这让薛人枭又一次兴奋起来,连忙召集手下来研究战况。

    原来李世民的进攻,是因为一个情况而起的。这一次真有士卒逃亡到李世民那里,他们报告了薛人枭军中粮食不多的情况。李世民就派了小股部队前去试探。这小股部队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占据了一个要点,就是浅水之原。

    薛人枭等待多时的机会出现了,他令人急速包围这一股小部队,但是又不能消灭干净,目的在于引蛇出洞,把李世民的大部队给招出来。这支大部队已经在高庶城龟缩了两个月了。

    薛人枭很快就完成了包围,那浅水原上他打过仗,地形很熟悉。李世民果然派兵来救,于是一场大战就发生了。

    被包围在核心的小股部队作战极为勇猛,而且占据着有利的地形,薛人枭想要吃掉他们并不容易,做的只能是包围。但是包围之外更有李世民的冲击。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