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扛鼎公 > 三十一、血溅芙蓉

三十一、血溅芙蓉

作者:大冈之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对于江陵萧氏来说,可谓双喜临门:一是萧兰儿被封为郡主,远嫁突厥;二是萧僧言如愿以偿,当上了郡守。http://www.boaoshuwu.com/1407/这一下,名声与实权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整个萧氏族人沉浸在兴奋之中,惟有萧老太爷,内心有所愧疚。这个萧兰儿是族中小妹,自己看着她长大,视如女儿。要不是为了萧氏长远大计,断不会让她只身进宫,去充当皇帝玩物的。现在又被嫁到北漠,有生之年未必能再见一面。萧僧言也感到一丝丝遗憾,他的心里,兰儿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如果不是辈分有别,自己很想纳为妻室。如今用她换了一顶乌纱帽,也是对遗憾的一点补偿了。

    最为得意的当数子文本,他受大竹帮主之托,潜入萧府,殚精竭虑,渐渐取得信任。这次又出了奇计,献出萧兰儿换得萧僧言高升。说明他确实很有本事。萧僧言曾经说过,文本乃“吾之子房也”,把他比作刘邦手下的张良,可见对他的倚重。子文本劝萧僧言再接再励,治理地方,结纳豪杰。萧僧言一一照办。

    大竹终究没有在宇文化及面前现身,没有对他进行任何威胁,这不是怕他已经位高权重,掌握了半军御林。而是他发现,宇文化及十分享受杨广给他带来富贵生活,如果杨广现时下令四征高丽,这舒服日子就会失去,弄不好整个大隋江山都会崩塌,所以宇文化及自己就会阻止杨广,拖延东征开始的时日;这应该会给大竹尽量多的时间来整合帮内力量,收拢江湖山头。但大竹派了丁四潜入行宫,名为巧匠,实则监视宫内举动,必要时揭穿宇文化及的老底,给予其严厉的制裁。

    江都虽是天子脚下,可是离天下之中太远了。大竹等人江都数月,外界信息得来极慢。因此,大竹觉得要返回洛阳,回到天下之中才行。他的身边多了一个美貌女子萧兰儿。众人先是觉得不自在。大家都是行走江湖的老粗,有人一年不洗几回澡,有的脚丫子臭得熏死人,放一个美丽佳人在里面,众人不知该如何应对了。然而不久之后,大家开心了。因为这位女子,也穿起了粗布衣服,说话也大大咧咧的。而且,众人感到很多细微之处受到了关心。比如出门的人会发现行囊中放好了炊饼;晚归的人发现有一碗热饭还褒在锅里;据点中的衣服用具都收拾得井井有条。渐渐地,帮中上下对萧兰儿更加亲近了,对大竹反而抱着敬畏之情。虽然大婚没有举行过,但大家已经把萧兰儿视为“帮主夫人”了。

    ————

    感到不爽的人是张夜叉和阿愚,自从放跑了杜伏威,他们没少受到上司的责怪。如今被调到另一个地方去啃硬骨头。这个地方距离洛阳不远,名叫瓦岗寨,上面聚合的一批强人。本来这些人只是打家劫舍的强盗,官府一来就逃遁,官府一走就下山抢东西。虽然扰民严重,但不足为朝廷之患。可是,最近情况不同。原因是来了一个“教书先生”,特别擅长出谋划策,官军去征剿,却连续吃了败仗。这伙强人因此发展壮大起来,数度打入邻近的县城。这让王世董很烦心,他感到这瓦岗寨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掉。于是调整周边的兵力,形成合围,所以阿愚、张夜叉就从山东调了过来。

    剿灭行动由王世董亲自过问,共聚集了数千军马。阿愚等人初来乍到,被分配到一个不起眼的任务——攻打芙蓉坡。芙蓉坡是瓦岗寨的前哨,上有数十户人家和一两家茶店酒店。从前这只是瓦岗寨的探子们时不时出没的地方,战时发生后,农户逃亡,店家消灭,成为一块荒坡。只有那满山的芙蓉,不改旧时容颜,依旧繁密地生长着,开着白色的大花朵。

    阿愚是个旅帅,所部约百来号人,其下分为十队,各有十人,设有队正。阿愚旅与其他两旅组成一支队伍,由校尉张夜叉指挥。这支队伍的组成人员,多为千流岛的子弟。为了赎回平民身份,改掉罪民之后的身份,他们报名从了军。又为了挣一点功劳,他们拼杀在战场上。

    队伍在芙蓉岗上穿行,阿愚骑马走在前面。两旁是无数盛开的芙蓉,个个大如碗状,清风袭来,花摇叶摆,十分好看。阿愚毕竟在海阳书院待过,耳濡目染间学过几句古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阿愚念了起来,心中觉得哪些不对。

    “喂,你说——”他对旁边的一位队正说,“诗上说芙蓉要在水中采,为什么这土坡上有这么多芙蓉?”

    “哈哈,旅帅大人——”那位队正笑了,“你还问我?我书没读过,一辈子只打过渔,这芙蓉花是今生第一次见到!”

    “回旅帅!在下知道为什么?”只见一个小卒远远地说。

    “嗯,你过来!”阿愚道。

    “此为木芙蓉,生于干旱之地;旅帅诗中所言乃是水芙蓉,生于池塘之中。在下还知道,旅帅所念之诗乃汉朝人所写。”那个小卒答道。

    “那你倒背背看。”阿愚说,他见这小卒是近来补充来的,并不是千流岛的子弟,而且长得较为白净,不像是个打仗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心以终老。”小卒轻缓地背出,神色逐渐黯淡,似乎溶入诗的意境之中。

    阿愚也被打动了。诗中所描绘的,不正是自己吗?眼前这繁花似锦,却无佳人一起欣赏,有何美丽可言?他想起彩姑,自莱州登陆后,草草安顿一下就分别了;而妻舅继业,随着岳父溯河入西京去赶考,一直没有音讯。这真是“同心而离居”啊。但阿愚不会让自己掉进多愁善感之中,他呵斥一声:“你小子背书不错,可现在在打仗,打起精神来,拿好手中的枪。”

    话音刚落,后头出现大声喧哗,有军士跑来报告,说后军中了埋伏!

    怎么会后军中埋伏,自己在前军却没事?阿愚正纳闷,前头又响一阵喊杀声。

    “不好,前后夹击,要被一锅端了!”阿愚正要下令摆开阵形,两下的芙蓉树后就射来无数利箭,抛来无数罗网。阿愚身边的士兵马上倒下一片,有的已死,有的受伤受困满地打滚。

    “跟我来!”阿愚大呵一声,他在马上看得远,看到前方有一处高地,四下开阔,可以躲避伏兵,又可以以高制下。哪知道,那高地却是伏兵的指挥部所在,有重兵把守。阿愚越向前走,迎面向来的箭矢就越密集。阿愚一手持着缰绳,稳住战马,一手握着槊刀,拨开箭雨,使劲地向前突。众军士跟在他的马后,尾随而行。

    如果说大竹的神力在于力大无比,那么阿愚的神力在于眼疾手快。这一神力还是在战场上发现的,他的眼神很特别,别人眼中快如星火的飞箭,在他看来犹如缓缓而行的漂木。在提高一下手臂挥舞的速度后,再快的箭也能拨去。所以,在箭雨中,他丝毫不会受伤,顺带着把将要落在战马身上的箭也提前拨掉了。

    弓箭手们惊骇异常,阿愚的槊刀已然杀到。守军纷纷后退,高地上的人见势不妙也撤离了。这一撤,伏兵乱了方寸,各自为战,局势陷入僵持。

    阿愚令人守着高地,自己返身去救后军。此时的张夜叉已被绊马索掀翻在地,十几条挠钩搭向他的胳膊与大腿。有伏兵在大喊:“捉住了——捉住了——官军头领被捉住了。”

    四下官军听到这个声音,禁不住内心发毛,害怕覆灭的命运降临。

    “不要慌,看我的!”阿愚大叫一声,策马向张夜叉奔去。张夜叉已经被捆成了一个粽子,结结实实地,在地上不可动弹。他身边的护卫亲后全部被杀退,或者也当了俘虏。

    阿愚驱马来到,伏兵们一起大喊:“拦住他!”顿时,一伙人持着长枪围拢过来,十几个枪尖就要抵到阿愚的胸口。眼看胜利在即,伏兵们正要发出欢呼。突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些枪尖似乎刺中了胶泥,从阿愚身上滑了过去。有的枪明明枪尖对准了阿愚的前胸,可挨到阿愚的身子时,变成了枪尖朝天,持枪的人用力不稳,反而扑了个狗啃泥。有的更是倒霉,枪被夹在阿愚的胳肢窝里,转眼就成了他手中的兵器,反掷回来,杀伤了原来的持枪人。

    “见鬼啦——”阻挡阿愚的兵丁们惨叫着一哄而散。阿愚举着槊刀,对着张夜叉就是一刀。张夜叉没有死,只是捆在身上的绳索齐刷刷地断开了。

    官军重新整理队形,而伏兵们也正式排成阵列,两方似乎要进行面对面的决战。阿愚看到对方的首领在一面大旗之下,于是再次驱马挺槊向前。那首领身边的护卫纷纷射来利箭,投来标枪,阿愚一一格开,有的反掷回去。转眼间就快到大旗之下,那首领眼看不对,令人放下大旗,转身消失着军众之中了。其他人也跟着后撤。阿愚单身匹马,又找不到目标,只好先行撤回。

    战斗结束,阿愚等人快速地收拾战场。这一场战事,敌方早有埋伏,在漂亮的芙蓉花丛背后布下了利刀长枪,所以一开头,官军受到的损失很大。地上横七竖八躺了很多尸体,还有人缺胳膊断腿,不住地呻吟。这些人很多是千流岛的子弟,阿愚曾与他们朝夕相处,共撒渔网;如今阴阳相隔,不知该如何面对他们的亲人。

    阿愚看到四下的芙蓉多受摧残,断枝碎花洒了一地。不少花朵上溅着殷红的鲜血,把白芙蓉变成了红芙蓉。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