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扛鼎公 > 五、仙贝定魂丹

五、仙贝定魂丹

作者:大冈之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这一枚圆珠似乎是海水珍珠,但一般珍珠有四色:白色、黑色、金色与紫色,分别被称白珠、黑珠、金珠与紫珠。http://m.qiweishuwu.com/278658/其中紫珠最为稀少,而金珠最为贵重。这两者通常为皇家御用之物,或绣于龙袍,或者嵌于皇冠。但眼下这枚圆珠,光色不只有四重,更有七彩,离光源近则红光焕发,离光源远则紫光满溢,不远不近则色彩斑驳炫烂。而且普通海珠不管外形如何,外表总是光滑的,但这一枚珠子,表面却有很多细小的凹点,拿在手中会有毛糙的感觉。这是什么东西呢?

    海阳先生越端详越诧异。他忽然想到什么,跑到一个书架前,找到一册古简,找到了几行字——

    “东海灵贝,昼浮夜沉,吐阴纳阳,以身为灶,炼珠为丹……

    “丹有七色,可定魂魄,含颐则经脉内通,腐肉不生,闭息而人不死……

    “海东方术,吐纳炼丹,多类此贝……”

    原来,东海之中有神灵贝母,会吐纳之法,在体内炼就真气,把珍珠化成了丹药。这种丹药能够葆颜延命,中断人的血脉却不会死。而道家方士的内炼之法,正是取法于仙贝,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一个炼丹炉,再采天地灵气修炼成真火,烧炼成“内丹”,以葆长命。

    “是长命仙丹啊!”海阳先生拍着大腿说,“秦皇汉武,多少天子在寻找他啊。秦始皇还派了徐福,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前往东海求药。以前觉得是无稽之谈,没想到确有其事。眼下所救之人,正是因为体内有一枚仙贝定魂丹,才可以死而不腐,死而得生!”

    “竖儒误我,竖儒误我!枉读诗书多年,如今才明白生死之理!”海阳先生喟然长叹,望着满目的书籍,想到“子不语怪力神鬼”的教条,真有一种悔恨之意。

    不过,海阳先生马生又高兴了。这一枚长生定魂丹,历代帝王都没能得到,却落到自己手中,这不是天意吗?不是天意要让自己做个“天子”啊!海阳先生禁不住手舞脚蹈,像是中了疯魔的人。他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告诫自己“要沉住气,成大事必是气定神闲之人。”接着,他使劲地扼了扼手腕,让疼痛把自己从幻想中摆脱出来;再整整衣冠,摇起羽扇,恢复了“名士”的派头。

    ……

    两天后,大竹果然苏醒过来。再过一个月,大竹的身体完全恢复,除了身上有些许疤痕,其他与之前无异。大竹对海阳先生的医治、阿愚等人的照料千恩万谢。众人也把大竹的苏醒归功于海阳先生的高明医术,只有海阳先生自己明白,主要的功劳应该是那枚仙贝定魂丹,这枚丹药他已经秘藏起来,置于密室暗格之中,只在夜深人静之时,才偷偷地独自欣赏。

    但大竹也有自己的疑惑。他从阿愚等人的话中推知,自己在夷船沉没后,困死海底有三天之久。这么长时间自己是怎么活过来的呢?那三天可没有海阳先生在一旁医治啊。在一次宴会中,他当众说出了自己的疑虑。

    “那三天,我被困在海底,又怎么能不死呢?”大竹问。

    “你记模糊了吧。我们这里水性好的人很多,海兽肚子里逃生的人也有,可从来没有人可以在水下憋气三天的。”渔民们说。

    “没有记错,我跟阿愚反复核计过了,就有三天。你们在海里捞的碎木就是我坐的失事的那条船上来的。你们捞了三天,我就在水下困了三天。在第三天,龙兵来了,把我卷上海面,这才被大家救起。”大竹说道。阿愚在边上重重地点着头,表示赞同。

    大家陷入了深思,海阳先生脸色突变,手中拿着的筷子不住地抖动,敲在碟子上。他以为大竹想到了仙贝定魂丹,这是在当众向自己索要,所以心中十分慌乱。

    “先生,你怎么啦?”有人觉察到他的异样,问道:“是不是先生知道其中缘由?”

    “嗯嗯。”海阳先生定定神说,“这必定是大竹兄弟吉人自有天相,是海龙王在保佑吧。”

    这话让众人十分惊讶。首先是大竹,他连忙起身行礼,说道:“先生救我性命,是我再生父母,哪里敢当兄弟?要是不嫌弃,我愿意在先生门子做个学生,侍奉先生。”大竹哪里知道,这是海阳先生不自觉地拉拢他,怕他索要定魂丹。

    其次是一众渔民,因为他们的印象中,先生是从来相信鬼神的,在学馆中只拜孔孟夫子,龙王什么的从来不拜,也从来不让学生们拜。这一直是虔诚的岛民们的心病,但为了中科举,也只好让着先生。如今先生的嘴里说出‘海龙王在保佑’,顿时感觉先生与自己心连着心了,心中十分激动。

    于是,宴会进入了高潮。海阳当场收了大竹作为学生,而众岛民踊跃向学馆捐款捐物。一阵热闹之后,大竹又提到起初的问题——“我怎么在水底活了三天?”

    重启话端,让海阳先生有点担心,正要装醉离席,大竹的解释让他放心了。

    “除了海龙王的保佑,我想还有一个原因。”大竹把这些天来苦思冥想的结论说了出来,“我在海底是被扣在一个大鼎下边的。是这个大鼎救了我,一来大鼎里有不少空气,可以让我呼吸;二来这个大鼎来历不凡,它是一座宝鼎。”

    接着,大竹把从夜刀鬼那里经历的事情讲了一遍。他虽然年轻,但毕竟跟着镖局的人走了半年,江湖经验学了不少,对于自己力气大、把船给弄沉的事隐瞒了不说。大家得知夷人想要抢走华夏重宝,十分所以生气;听到夷船失火沉没,又十分开心;知道大鼎是秦始皇所作,能够定乾坤、平天下,又有几分疑惑。最后大竹说:

    “我在大鼎下没有死,一定是因为它的神力在保佑我。”

    众人听了,心中味道怪怪的,刚刚还在说是海龙王的功劳,现在又成了宝鼎的保佑了,这些内陆来的“蛮子”真是头脑不开窍。

    “大竹,不可乱讲。”海阳先生此时完全放下心来,因为大竹根本不知道定魂丹的事,所以中气充足起来,摆起先生的架子说道,“天道有常,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就像渔民出海,顺风则速,逆风则迟,这是天道公理。”

    众岛民纷纷点头,海阳先生讲的跟他们的生活实际很接近,很容易理解。

    “王朝更替,在德不在物。”海阳先生继续说,“纣王失国,幽王误朝,皆是因为不施仁德,而招来灾祸。如果大鼎真有神力,为何秦朝二世而亡?”

    众人听了,觉得十分在理,鼓掌喝彩起来,同时把子弟送去学馆的愿望更加强烈了。大竹不敢再反驳,毕竟刚刚拜了师,毕竟大家都认同先生的说法。

    “大竹,你明日即到我书房,我授你几卷经书,你要好好研读,听圣哲之言,不要妄自猜想。”海阳先生说,同时心头肉一紧,想到要把记载着定魂丹的古书连夜藏起来。

    “是,先生。”大竹顺从地答应。

    ……

    大竹开始了学生生涯。他有过启蒙,字认识不少,书也读过几本,于是无须跟一群小屁孩一起上学,而是分在了“高级班”,跟一些用心科考的人在一起读书。海阳先生对教授特别勤勉,天天让他背诵“子曰”什么的经典,还给他取了个学名,叫“侯君竹”。外人看来,海阳先生真是十分关爱这位半道出家的学生,实际上,海阳先生有自己的目的。他给大竹灌输一大堆儒家学说,好让他不再相信怪神之事,以后就算看到了“定魂丹”,也会“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大竹被关在学馆里,开始阶段十分地卖力读书,但时间久了,难免枯燥。加上阿愚天天打渔回来,给他讲海上的事情,让他心中痒痒。此外,大竹心中一真在感激那个大鼎,希望能把它捞回来,摆在岛上的海王庙前。

    转眼到了采贝的季节,风和清暖,天平海阔,景色不是一般地好。阿愚怂恿大竹告个假,一起下海去。大竹就向海阳先生去造假。海阳先生一听他要去采贝,内心的隐密被钩了出来,不禁勃然大怒,大声指责大竹“心不诚,意不正,玩物丧志”。

    “跟先生说实话,”大竹说,“我并不想去采什么贝壳,我是想去打捞那只大鼎,我总觉得它救了我一命,想把它捞起来,放到海王庙去。”

    “哦——”海阳先生释然说,但还是说,“天下兴亡在德不在物,钟鼎如何不足以影响天下大势。既然你想把它捞出来放在海王庙,这事于乡里有益,我不也阻拦你。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你跟阿愚一起去吧。”

    “是,谢谢先生!”大竹答应道。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