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开局继承一座庄园 > 第75章 林家庄的人都能挣到功劳

第75章 林家庄的人都能挣到功劳

作者:栗澄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第75章 林家庄的人都能挣到功劳

    “就是这个意思。http://www.linghunshuxuan.com/337121/子谦之前说要两千匹战马建立商队,臣就觉得肯定有什么原因,所以……”

    房玄龄一脸正气的看着老李,“臣觉得送他些战马,民部就当入股。商队的人选,从京城十二卫的退役老兵里挑选。”

    “这些年对退役老兵的安置一直是个问题,为朝廷流血牺牲,到了最后也只能种点薄田解决温饱,太委屈他们了。”

    “可以。明天在早朝上提出来商议。”

    “谢陛下。”

    “陛下,太医署的赵大人求见。”内待进来行礼禀报。

    “宣!”

    赵德全进来了。

    “赵爱卿,你有什么事吗?平时可是看不到你的。”老李很是好奇。

    “陛下,正好房相也在,臣之前还想着让陛下找房相一起。”

    老李更是不解:“爱卿有什么大事需要启奏?”

    “陛下,房相,武德七年做过人口普查,大唐有二百一十九万户,贞观二年,人口普查有三百六十万户,但臣觉得这数目不对,想请奏陛下重新普查人口。”

    老李和房相彼此打量了一眼,一脸茫然,太医署要求人口普查,太医不是看病的吗,搞什么人口普查?

    “爱卿,这是为什么?”

    “臣几天前和老神仙、林子谦喝酒,学到些知识,可以帮陛下安定天下。”

    老李赶紧坐直了身体,让内侍给房相和赵大人赐座上茶。

    端上来的都是有靠背的胡椅。

    现在老李阔气了,全部换成了胡凳和胡椅。

    接着,赵德全就开始滔滔不绝。

    主要的意思是,按大唐现在国情,可以开通免费医疗。

    “这个……”房玄龄迷糊了,国库都没有多余的钱,这事能成吗?

    “陛下,房相,容臣把话说完。”

    赵德全接着道:“免费医疗有两种方法,一是朝廷开医馆,医馆是大唐设立的一个部门,免费看病。二是报销看病的费用。”

    “但两种方法都各有利弊,第一种没有经济利益,看起来很好,但医官们为人治病缺少动力,不想白费力气。”

    “治病的费用全额报销,会让病人胡乱花钱治病,医馆肯定愿意,所以朝廷要控制预算。”

    “所以臣综合了两种方案,就是朝廷开医馆,报销治病的费用,控制医疗成本。”

    房玄龄马上怒吼道:“国库没钱!这样瞎折腾,国库还有什么钱!”

    “国库攒的钱是要用来讨伐高句丽的,不会用来免费看病的!”

    房相是个好脾气的人,但为了钱也会冒火,这次他再也忍不住了,真是不当家说话不腰疼。

    老李没有吱声,他承认免费看病的做法很能安抚人心,当皇帝的最看重这点。

    “臣问过林将军,花不了什么钱,只是在建设医馆时需要点花费。”

    “医官的人选不需要花朝廷的钱,只要给俸禄就可以了,和太医署差不多就行。”

    闻言,房相觉得还算能承受,看了眼赵德全道:“你接着说完。”

    “实行医疗保险,由民部负责……和钱庄差不多,就是一年交点钱,可以获得报销一部份治病的费用。”

    “打个比方,一吊钱可以报销五成费用,两吊钱可以报销七成费用……”

    “肯定是没生病的比生病的人多,报销的钱也是没生病的人的钱……”

    “陛下,房相,这样操作可行吗?”

    “同时,鼓励老百姓采集野生的药材,或是自己种植,这样能降低药品的成本。”

    房相摇了摇头:“估计不行。医馆的大夫,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不会轻易献出来的。”

    大夫之间的区别就是固步自封,不会把绝活交出来。

    “这种情况臣已经想好了。太医署入股了清华书院,成立医科,对外招募有心学医的弟子,重点培养。”

    “林子谦答应免费印刷各类医书和药方。”

    “孙道长这些年在民间走访,就是免费为老百姓看病。他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

    “行医时还在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等医书,也广泛收集民间的药方,在治病救人的同时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他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研究出成果,用毕生的精力编写了《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

    “这两本医书很快就会交给清河公主殿下,等印刷出来后会用作清华书院的专用教材,里面包含了很多种疾病和药方。”

    “其实你都已经准备好了,就只等着朕同意了?”

    老李笑着道:“你们太医署,愿意把自己的绝学传出去?”

    赵德全利落的回答道:“陛下,都准备好了。”

    “你先上道折子,和房相商定个章程,这件事朕同意了!”老李嘱咐道,“那个什么医疗保险就挂在太医署下面,一定好好推行,朕给钱给人,但看到效果!”

    长安城外的李家庄。

    裴行俭让人陆陆续续送来了一万五千匹战马。

    马场旁边,有一片专门用来为战马修剪马蹄,钉马掌的场地。

    常乐带着十多名内侍正在热火朝天的干活。

    看着众人满头大汗,林子谦拍着他的肩膀道:“常乐,你不用着急,战马已经卖给民部了,半年内交货。先把游骑卫的战马弄好就行了。”

    “师傅,游骑卫的战马都弄好了,单独圈养着。”常乐带着林子谦看了战马,做得非常不错。

    林子谦解释道:“常乐,本想带着你去挣点军功。但你现在做的事,和军功一样。”

    “如果陛下或是你义父,找你要治马的技术,你就交上去,朝廷会有奖赏。”

    “师傅,这是你教给我的技术,我不能这么做。”常乐吃惊的道。

    “你还真是实诚!”

    林子谦弹了下常乐的脑门,“全是我的军功,陛下能赏我什么?封我为异姓王?还是把龙椅给我?你安心拿着,在我们林家庄,人人都能挣到功劳。”

    “谢谢师傅!”常乐感激的道。

    五月初,玉门关外的风沙最小。

    林子谦安排好家里的事,交了两千匹战马给兵部,带着游骑卫出发了。

    李月卿很舍不得,但皇命不可违。

    三千游骑卫,每人两匹战马,还有一千名仆从军。

    大唐最厉害的正规军,也只是一人三马,大多数每人一马,这游骑卫的配置很高了。

    十辆牛车拉着被密封好的木桶,里面装着爆破筒。既然是出去找麻烦,那就不要伤到自己,用爆破筒最省事,点燃了就扔出去。

    随行的人都身着现代化的军装,双臂上都佩戴着肩章。

    可不能小看那些仆从,都是以前京城十二卫的退役老兵,也都身着新式军装,臂袖上写着:预备役。

    虽然不明白什么是预备役,但这些兵油子不仅能打仗,还能杀人,其它都不擅长。

    每人身上都有背包,是被褥和毛毯,上面挂着羊皮水壶等生活用品,完全是一副现代化军队的装备。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手里是冷兵器,不是枪。

    游骑卫一路高歌来到了边境。

    接着又向西北前行,半个月后,沿着祁连山,越过了原州、凉州和甘州等地方,进入了肃州。

    到了肃州,就是陇右道的地盘了,能感受到塞外的荒芜。环境、气候和长安有很大的区别,就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随行的裴行俭和萧锐没有搞特殊。裴行俭是监军,但萧锐是宋国公萧瑀的嫡长子,虞部郎中,随军有点大材小用了。

    甘州城外,林子谦看了看萧锐:“萧大哥,你是第一次出远门?”

    这半个月的相处,萧锐这人不错,除了裴行俭,他年龄最大,两人熟悉后就称兄道弟。

    “第一次出门,但从小习武,还抗得住。”

    萧锐见林子谦把队伍驻扎在城外,好奇的道:“我们不进城吗?”

    “我们有四千多人,进城住到驿站的话……还是吃我们自己做得饭比较香。”林子谦解释道。

    萧锐也这么觉得,游骑卫装备齐全,帐篷搭起来也很快,在满天风沙里,比住驿站自在舒服。

    如果四千多人住进驿站,那得把刺史府吃穷。

    “处亮,拿我的腰牌到城里采购短缺的物资,休息一晚,明天再出发。”

    闻言,程处亮和一队游骑卫骑马走了。

    这里的老百姓,不论男女都很彪悍,不如关中的人随和。个个人高马大,看起来像土匪。

    肃州张刺史是许国公高士廉的弟子,也就是说,是林子谦的对头。

    之前高士廉威逼老李编写《氏族志》,这个张刺史没有少出力,后来被林子谦的《百家姓》搅黄了,被老李反扑,发配到荒凉的肃州当了刺史。

    但比起西州,肃州的条件算好的,没有西州那么贫苦。

    如果河西四郡被大唐收回来打通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大唐的这个时候,塞外还有很多绿洲,沙漠化不严重。

    张刺史看起来很客气,虽然心里很痛恨林子谦,但对方是奉了朝廷的命令去重整河西四郡,这样开疆辟土的举动,他必须支持。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