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崇祯的朋友 > 第三十节朝会

第三十节朝会

作者:萤十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明朝荒唐的皇帝不少,宣宗喜欢玩蟋蟀、武宗喜欢玩虎豹、熹宗喜欢玩木工活,道士皇帝朱厚熜除了炼丹之外,就是喜欢糟蹋小女孩,上朝就得看心情了,这生活过得多滋润,多有情调;万历皇帝朱翊钧二十几年不上朝,不工作,想吃就吃,想玩就玩,这日子过得羡煞多少旁人。http://m.qiweishuwu.com/278658/且这些皇帝都很成功,有福他们享,有祸他人背,稳稳当当的把朱家江山传递下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崇祯皇帝朱由检离这些荒唐皇帝时间比较短,应该会受他们的影响,按常理说他也是个不怎么着调的皇帝,可朱由检就是一个异数,竟然向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看齐,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六日,鞑子前脚刚走,朱由检就立即召淮扬道参议郑二阳于平台,询问治国安邦、练饷措兵之策。

    “吾皇乃是少有的明君,在吾皇英明的领导下,大明中兴有望,现在虽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反民作乱,不过是疥癣之疾;鞑子虽然嚣张,也是秋后的蚂蚱,只要咱们大明练出精兵,他们就蹦跶不了几天......”

    朱元璋是苦哈哈出身,从战火中锤炼出来的汉子,精力旺盛的超过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一天要批阅一百多斤奏章,朱元璋也不甘示弱,把丞相给撤了,大事小事必亲自过问;朱棣就是一个精力旺盛的超人,历尽千辛万苦把侄子的皇位抢过来后,为了证明自己才是真龙天子,痛揍安南,郑和下西洋,编永乐大典,五征蒙古,最后病死在北征途中,实践了一个男人的最高荣誉。

    朱由检十七岁登基,年纪轻轻的就把树大根深的魏忠贤搞死,这让他以为自己有成为千古一帝的潜力,一心想大展拳脚,让大明重铸辉煌,让自己成为有作为的明君,他日以继夜的拼命工作,和大臣们商讨中兴方案,外拒鞑子,内讨流民,一刻也不得空闲,偏偏事与愿违,大明这艘烂船越来越烂,不足三十的他就头发花白。

    朱由检的雄心壮志这些年已经被流寇、鞑子磨得差不多了,重振大明连他自己都感到有一些力不从心,虽说郑二阳拍马屁的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说话的艺术被演绎的淋淋尽致,还是忽悠不了他,轻轻地敲了一下龙案,才让郑二阳结束这场生动无比的马屁,说话终于靠谱了。

    ”臣以为练兵但求实练堪用,严查虚冒,有一额即求足一兵,选懂兵事的将领严加操练,精兵可成亦。”

    郑二阳一顿马屁拍得口干舌燥,喝了一口茶后继续拍马屁:“臣很庆幸自己在吾皇的光辉照耀下茁壮成长,很庆幸自己能为吾皇效劳,为吾皇的伟大事业出一份力,吾皇的光辉必将万古长存,臣也会因追随吾皇而青史留名。”

    郑二阳的年纪比朱由检差不多大了一倍,说自己在朱由检的光辉照耀下长大的也不脸红,说的兴起竟然忘了看朱由检的脸色,各种马匹词层出不穷。

    “近来各地灾伤乏饷,加征练饷如雪上加霜!”

    记住网址rg

    “这不过是权宜之计,为期一年即可。”

    “练兵需饷银,如何措饷?”

    “加征练饷!”

    ......

    朱由检和郑二阳在平台说了半天,除了练精兵就没有靠谱的,向食不果腹的老百姓伸手要钱如饮鸩止渴;只征收一年练饷更是狗屁,大明已经穷的只剩遮羞布了,加征一年练饷顶个屁用。若是邓林在此,定会指着自以为自己才华横溢的郑二阳鼻尖骂他酒囊饭桶,除了向老百姓摊派、除了节流就不知道开源,若是发动国家机器赚钱,莫说练兵,用不了多久国库也会有余粮了。好在朱由检还没昏过头,这次平台对话后三个月也不见动静。

    “别无他法?”

    “裁不急之官,亦可省费!”

    街上的马车越来越多,见到阁老杨嗣昌的马车纷纷停下来行礼。杨嗣昌只顾着思考,没注意这些,他的亲卫们却个个趾高气昂,好好的过了一把阁老瘾。

    在马蹄声中紫禁城到了,隔着老运就能看到大门处灯火辉煌,人头涌动,见杨嗣昌到来,纷纷上前拱手施礼,相互寒暄,一番和睦景象,只不过四处飘摇的火苗却无法照耀到暗中酝酿的刀光剑影。

    崇祯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钟鼓刚刚敲第四下,凡是有资格上朝的官员府邸灯火依次点亮,仆役们就开始忙碌起来,生火做早餐,给主人准备洗漱;马夫们将马车洗涮的干干净净,待主人吃饱喝足后搀扶着主人登上马车。

    凌晨四点,天空只有几颗稀稀疏疏的星星,一弯清冷的月牙挂在天边,滴滴答答的马蹄声格外清脆。阁老杨嗣昌坐在马车内闭目养神,思考着让朱由检加征练饷的说词。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立于三十六节台阶之上,飞檐翘角,吉兽狻猊,那几乎要刺破蓝天的尖檐在朦胧的月光下威风凛凛,显示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几千年来一直伴随着皇室的畸形产物“太监,”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扯着嗓子喊道:“大朝觐见开始,诸臣工觐见!”顷刻间人满为患的大殿内落针可闻。

    杨嗣昌身边围着一大帮人,即使他一言不发,微眯着眼睛像老僧入定般坐在那里,大家都知道早朝时各自扮演的角色。

    宫门缓缓打开,全身明光铠甲的御林军站立两厢,队首杨嗣昌弯腰塌背缩脖子,怀抱朝勿,神色萧穆,迈着小步领着群臣缓缓而行。

    朱由检穿着有补丁的龙袍出来了,后面跟着一大群男男女女,哦!说错了,应该是半男半女的太监和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宫女,在光华四射的牛油巨烛照耀下,一个劲的朝大臣们乱抛媚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臣们经过千锤百炼,声音整整齐齐,坐在高高龙椅上的朱由检形色没什么变化,抬手示意大臣们免礼。

    “谢陛下!”又一次整整齐齐的声音,然后众大臣正襟危坐,低头垂目作萧穆状,准备聆听皇帝陛下的教诲。

    中国几千年来官场上的文化没什么变化,先是阿谀奉承,然后自吹自擂,再然后推卸责任,找出根源,老百姓食不果腹主要是地方官员的责任,他们就是一群饭桶,依葫芦画瓢的政策都不能执行到位;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之所以造反,因为他们天生反骨,不服王化;鞑子生在蛮荒之地,就是一群未开化的野蛮人......总之,所有的责任都不在当今皇上身上,与在座的大臣们关系也不大。

    大臣们都是读书人,你一言、我一语,把因果关系分析的清清楚楚,当朱由检问起如何善了,如何把屁股擦干净时?能说会道的大臣们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