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老袁讲鬼故事 > 第311章 巨大的铜钟

第311章 巨大的铜钟

作者:倾城日光薇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有着那栋“巴士底狱”教学楼的市一中,几乎是我家所有人的母校,我99年从那里毕业,我姐是95年从那里毕业的,而我母亲也是从从市一种毕业的。我母亲就读于市一中那个时候大概不叫这个名字时,是上个世纪的60年代。

听我母亲说,那个时候的市一中面积跟我读书时的学校大小差不多,只是教学楼比较古旧,没有现在那么多的高楼大厦,那么挤挤挨挨而已。

我母亲记得最深的是在当时的学校的老大门口,长着一棵柳树,大约有1米直径来粗,长得枝繁叶茂的。在柳树的一根粗树干上,挂着一口硕大的铜钟。因为那个时候,学校没有电铃,上下课就靠学校的教工敲打这口铜钟。

据说,当时敲打这个铜钟时,学校每一个小角落里面都能听得见的,足见这个铜钟之大了。

大概是在我母亲上高二时候的一个夏天下午,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大雨来得之猛之大,使得瞬间学校和城市都淹没在一片雨幕之中了。到了夜晚,雨不但没停,反而越下越大,而且狂风开始大作,伴随着阵阵电闪雷鸣。

这时,几乎所有的在学校里面的人都已经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家里,或者是宿舍里,关紧了门窗,坐在屋里,边摆龙门阵聊天,边谈着这场异常凶猛的大雨。

第二天天晴了,等学生和老师们到了学校,正准备敲打铜钟开始上课时,才发现那挂着铜钟的树干倒落在地上,而那口铜钟却不翼而飞。

在六几年的那个革命年代里,偷盗东西可是被作为****来看待的。但是,县里面的公安到处搜寻,却一直没有这口铜钟的任何消息。

从此,这口铜钟的消失就成为了我老家的一个谜团。在那个特殊年代里面,是没有人敢以身冒险偷这么沉重的一口铜钟的。

所以,许多人对此的解释是神鬼之流把这口钟给运走了,至于为什么要运走,谁又知道呢?等我到市一中就读时,学校的大校门已经改道一次了,而早已经没有那棵柳树的痕迹了。据说,柳树已经死了十来年了。

我工作时认识的一个朋友几年前遇到了一件至今让他奇怪的事情。他说如果无法用唯物主义来解释的话,那就只好求助于唯心有神论了。

那个时候,他在一个工地上担任施工经理。在工地上干活,几乎没有白天黑夜区分的。当时的施工区域离他住的地方不算太近,有20来分钟路程,中间要走过一座石桥。

由于有时晚上要去工地加班,也不好总是麻烦司机来接送,所以很多时候,他就自己走着去工地,办完事情后再走回来。

那天晚上,工地上又出现一点技术问题,他和另外一位技术负责人就一起去现场解决问题。处理完事情后已经是半夜了,他便让另外一个人先走着,他随后去追赶他,因为他想上个厕所。

上完厕所,他就一个人拿着电筒

往住的地方走。快要到石桥的时候,借着电筒的光线,他突然看见一块拳头大小的鹅卵石径直朝他身上飞来,他吓得一跳,赶紧跳开。“啪”的一下,石头落在他脚边不远的地上。

他心里觉得又好笑又好气,好笑的是,都这么大的人了,他那个技术负责人朋友还跟他玩这种低级游戏;气得是他朋友扔的那块石头差一点就砸着他了。

他向石头飞来的灌木丛里面喊了几声,叫他朋友赶快出来,别躲了。但是一连喊了好几声,都没有任何回答,他觉得奇怪,不过也没太理会,就继续往前走。

过了石桥,他又往前追赶了一会儿步,却惊讶的看见他的那个朋友正在路的前面边走边等他。他自己看的清清楚楚,在他从石桥走到现在这个地方的时候,一路上就只有他一个人的,那他朋友又是怎么走到他前面的呢。

他走上前去,半开玩笑似的说他朋友刚才扔石头还挺准的,差一点就打到他了。他朋友听了这话,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没有啊,他说一直在石桥这边等他,看他一直没有来,于是就边走边等。

见他不相信自己,他朋友就发誓说,他绝对没有扔石头的,而且都这么大的人了,还会做那个小儿科的事情么。我的这位朋友后来说,那天晚上的事情也太匪夷所思了。不是人做的话,那就肯定是鬼做的了。

而且他后来也好几次听别人说起过,在晚上走河边时,经常有人遇到被什么东西扔石头的,有些人还因此砸伤了,不过都没有造成什么大伤的。

或许,有些鬼也挺贪玩,喜欢玩扔石头的游戏吧。

在老家驼山公园的最高处,立着一个小亭子:徐公亭,是供奉徐公的地方。

徐公,就是三国时代的徐庶,徐元直,根据《三国演义》记载,自从赤壁之战后,他就渐渐的退出了魏国的官场,后来就隐居在我老家的最高峰-花萼山之上,专心悬壶济世并修道养身,在老家一带很有名望。

据说徐庶后来成了仙,经常在花萼山一带显灵,因此被后人称为“花萼老祖”,并且人们在他以前的居住地修了一座祠堂来纪念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县政府开始修建驼山公园时,想让这位历史名人徐公来坐镇公园顶峰,于是派人上花萼山去请徐公的塑像,因为政府打听到在花萼山上的徐公祠堂里面有一个徐公的木雕像。

但是奇怪的是,去请徐公塑像的人到了徐庶的祠堂里面无论怎么用力都抬不动那个木雕像。当地人说,徐公不愿意离开花萼山,所以无论多少人都是白费力气的,如果要搬徐公的木雕像的话,只有让那个经常打扫祠堂的孝子来搬,兴许可以成功。

于是县政府就对让那个打扫祠堂的孝子帮忙搬运下徐公的木雕像,但那个孝子不愿意。后来劝说了好一段时间,那个孝子才同意。果然,那个孝子去抬木雕像时,轻微一用力,就把那个雕像抱了起来

然后他用绳子把木雕像绑在背上,花了一天的时间,才把徐公的木雕像搬到了公园里。奇怪的是,徐公的木雕像被放在公园里后的第二天,公园管理人员去一查看,徐公雕像却不翼而飞,后来打听,说徐公的木雕像又出现在了花萼山的祠堂里面。

那个孝子一连这样的背了好几次,但雕像每次都会飞回去。县政府后来没有办法,就找了个石匠,照着徐公的木雕像,凿了一个一摸一样的石像。

把石像运回了驼山公园,而那个木雕像仍然留在了花萼山的徐公祠堂里面,受花萼山区百姓的香火。于是这样,徐公就正式在驼山公园安了家。

驼山公园的徐公亭现在香火是异常鼎盛,终日都有人在那里磕头烧香,人们在徐公的石像身上给他穿上一层又一层的红色披风,因为我老家的人都相信,这个被我们称之为“花萼老祖”的徐公一定会保佑我们老家人平平安安的。

我认识一个朋友有一次跟他单位的几个人晚上去另外一个城市出差。一路5个人,刚好坐一车。我那位朋友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开车的是他另外一个同事。

他们车开过了城区的公路之后,进入到一条比较偏僻的乡间道路上。突然,他旁边的司机突然“嘎”地一声,把车给急刹了下来。

突然急停的车造成了车上的人猛地向前冲去,我那位朋友差点就头撞在挡风玻璃上了。他正准备对那个司机发火(因为他是这5个人中职务最高的),车上其他的几个人也面面相觑,以为遇到车祸,赶紧问司机是怎么回事。

司机指着前面不远处路边说:谁把一叠钱落在路边了。我那位朋友借着车的前灯往司机指的方向一看,果然,在车前面不远处,看见了厚厚一叠钱散落在公路边上,红红的一叠,全是百元大钞。后座三个人也同时看见了这一叠钱。

我那朋友和其他几个人都觉得是天掉大馅饼啊,于是就在车上商定,无论那叠钱有多少,车上5人无论职务身份,全部平分。商定好后,留3个人在车上把风,看周围的情况,其余两个人下车去捡钱。

可当他们走到那叠钱面前,正准备捡的时候,却发现那是一叠厚厚的纸钱:外圆内方,是当地人用来给死人烧的那种纸钱。

捡钱的两个人吓了一跳,赶紧跑回车上。这时他们再从车上看时,那的确是一串纸钱放在那里!几个人互相看了看,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刚才明明是看见有一大叠百元大钞在那边的啊。

几个人都有点害怕,觉得是撞邪了,赶紧开着车一溜烟的跑了。

我朋友说,他后来越来越觉得自己当时是看花眼了。不过,不可能车上五个人同时看花眼吧。

老家有个叫黄钟的镇子,位于老家县城的东北边,离重庆市不远。在黄钟镇城区的河边上,有一个深潭。这口深潭到底有多深,当地人谁也不知道,因为潭水总是浑浊的,呈现黄褐色。

(本章完)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