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 第451章 没落雄狮

第451章 没落雄狮

作者:青椒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1939年8月,苏联境内,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波罗的斯克。

疾风掠过海面,刮出阵阵巨大的涟漪,强壮的鱼儿奋力跃出水面,努力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天空中传来急促的鸟鸣声,那是海鸥正全力展翅,跟气流激烈抗争着。

然而,在狂风急浪面前,并非所有人都在努力反抗。

军港内,几艘老旧战舰,正随着海浪上下起伏,似乎舰身上斑驳的锈迹,已经摧垮了它们最后的雄心壮志。

码头上,一个身穿海军制服的中年将军,正默默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看得如此专注,就算海风吹乱了他的衣领,他也丝毫没有理会。

将军身后,一名警卫忍不住好意提醒道:

“委员同志,这里风大!还是进屋里坐坐吧!”

将军对这种关切,似乎充耳不闻,他没有回头,反而发问道:

“伊萨科夫同志,舰队什么时候可以出动,参加夏季演习?”

机灵的警卫员自然知道,这话肯定不是问他的,而是问向身边另一侧的,波罗的海舰队司令——伊萨科夫。

听到委员同志的询问,伊萨科夫抿了抿嘴唇,表情苦涩的解释道:

“库兹涅佐夫委员,从接到演习任务开始,波罗的海舰队就全力投入准备中,从来没有半分懈怠。可我们使用的战舰实在太过老旧,它们大半都是沙皇时期的产物。

就在几天前,我们舰队仅有的两艘战列舰,马拉号(前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2号锅炉发生故障,十月革命号(前甘古特号)3号主轴出现裂纹,目前正在全力抢修中。

听完舰队司令的解释,库兹涅佐夫轻叹一声,脸上浮现出一抹无奈的神情,他知道,舰队的同志们都很努力,可现实却让人难以接受。

红海军的发展几乎陷入停顿,可潜在的对手,却不会止步不前。

他回过头来,看向伊萨科夫,表情严肃的问道:

“你了解过,德国今年刚刚下水的,新锐主力舰吗?”

伊萨科夫是一位职业军人,对于业内的最新动向,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接触,他毫不迟疑的接上话题道:

“您是说,俾斯麦号战列舰?”

库兹涅佐夫沉重的点点头,接着往下说道:

“根据资料,这艘新锐战列舰,满载排水量高达惊人的五万吨,远远超出了条约型战舰的限制!”

库兹涅佐夫说得没错,条约型战舰,出现在一战后。由于战列舰的建造和维护费用太过高昂,使得这种耗费惊人的军备竞赛,在战争后成为各国沉重的财政负担。

为此,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五个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华盛顿海军条约)。

该条约,明确限制了主力舰的吨位不得超过35000吨和主炮口径不得超过406毫米,并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即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总吨位比例为5。25:5。25:3。15:1。75:1。75。

此外,条约还规定了缔约国航空母舰总吨位、标准排水量和火炮口径等细节。

而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更大,甚至都不被允许拥有主力舰。

但希特勒上台后公然叫嚣,德国不再受任何条约限制,一举搞出了满载排水量超五万吨的巨舰——俾斯麦号。

这下子,甚至都把英国的条约型战舰——乔治五世国王级,给比了下去。

虽然英国人也玩了点小聪明,乔治五世的设计排水量是35000吨,实际排水量却达到了45000吨,可还是差了俾斯麦整整5000吨的重量。

要知道,重量直接代表着装甲和火力,越大越重,自然是战力越强了。

在五万吨的优势重量下,俾斯麦号战列舰装备了威力惊人的380毫米主炮,装甲最厚处可达320毫米,更夸张的是,最高时速达到了让绝大多数主力舰,都望尘莫及的30节。

与之相对的是,苏联海军目前仅有的三艘老古董——“甘古特”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只有可怜的24000吨,主炮只有305毫米口径,主装甲最厚处仅为279毫米,而最高时速,是悲剧的24。6节。

如此巨大的实力悬殊,可想而见,一旦苏军的甘古特级战列舰,在海上遭遇德军的俾斯麦号,完全就是一副被吊打的局面,甚至三打一都没有胜算,更关键的是,想跑都跑不掉。

眼看欧洲战云密布,德军全副武装蠢蠢欲动,身为苏军新任海军委员,库兹涅佐夫上将,真是心急如焚。

可急有什么用,苏联海军本就孱弱,从沙皇时期就营养不良。

虽说前任海军委员,曾在三年前,向国防委员会提出了一个重建海军的庞大方案,请求为海军建造8艘35000吨的战列舰和18艘26000吨的重巡洋舰。

但受制于苏联的财力和技术储备等多方面因素,实际情况是,从1930年到1941年德军入侵前,苏联海军仅仅只是得到了三艘新造“大型”舰艇。

就这三艘“大舰”,还是清一色的巡洋舰,连一艘主力舰都没有。

而剩下新造的,就是一些更小的驱逐舰和潜艇,以及各式战斗艇了。

如此薄弱的实力,让苏联海军在英美日海军强国面前,难望其项背,甚至就连意大利海军,都可以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

但这些都是事实,谁也无法否认!

听到委员同志描述俾斯麦号战列舰,伊萨科夫表情更加苦涩了,就像小男孩嫉妒同伴手中的新玩具一样,他低头摸了摸帽檐,一脸不甘的承认道:

“是的,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我们现在尚且没有办法对付!”

身为军人,还有什么比有心无力更为痛苦?

两人说完都再无话,气氛变得有些低沉。

库兹涅佐夫重新将目光投向远方,那里狂风正急,不断凶猛的拍打着海面。

对手正在高速发展,自己却在裹足不前,不行,这样绝对不行!

库兹涅佐夫的眼神渐渐坚定起来,这让了解他的伊萨科夫,忍不住出声问道:

“委员同志,难道您还想再去一趟莫斯科?”

库兹涅佐夫没有说话,而是重重的点了点头。

伊萨科夫有些急切,伸手拉住委员同志的胳膊道:

“这不会有结果的!您已经尝试过数次,这只会在统帅部给您留下坏印象,甚至会影响您的前途!”

库兹涅佐夫深吸一口气,语气平缓,却不容置疑的说道:

“为了红海军!我必须再去一次!”

库兹涅佐夫是个纯粹的军人,为了他热爱的海军,他根本不会顾忌个人前途。

在真实的历史上,他曾因仗义执言,而数次受到批评,甚至撤职处分。

但正是因为他的坚持,给苏联海军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会。

所以,时至今日,俄罗斯唯一的一艘航母,还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以示尊敬纪念!

正在这时,一个通信参谋,激动的挥舞着一封电报,急急忙忙跑来。

他人还未至,兴奋声已是激昂传来:

“急电,莫斯科急电!两日后,装备与训练委员会,将来我部视察工作,研讨海军装备的发展未来……”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