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纵深(下)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纵深(下)

作者:青椒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周逸龙也不居功,他笑着点了点头,回答道:

“正是大纵深理论,不过,以我军现有的装备和训练来说,只能先用用低配版的了。”

周逸龙说得一点没错,真正的大纵深还要求空军,自行火炮等兵种密切协同,在先遣集团突入敌军纵深时,也要提供持续不间断的火力支援打击,还有很多更高的协同和组织上的要求,这都是现在的苏军所不具备的能力,只能先简化了不少,对付当面的23师团,倒是绰绰有余。

周逸龙觉得自己已经很谦虚了,可拉西莫夫却听得差点一头晕倒过去,这套理论,可是苏军中的天才人物、享誉世界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集中了众多军事理论精英,研究了十几年,都没有彻底完成的传奇战术理论。

可现在,周逸龙不但详细的完善了这套理论,并细致地将它运用到了实战中,而且,更关键的是,在他口中这还只是低配版的大纵深。

我的天,那高级完善版的大纵深,到底是个什么惊人的样子啊?

拉西莫夫现在才终于搞明白,为什么朱可夫将军要说:“如果米哈依尔同志不懂装甲战,那整个苏联红军中,就没有人敢自称了解装甲战了。”

原来这句话,还真的不是随意讲的啊。

大纵深是一套博大精深的战役理论,它是1926年时,由时任苏联红军副参谋长的特里安达菲波夫首先提出的,然后在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主持下,花费十几年时间,完成了它的大致雏形,最后在残酷的苏德战争中,由众多苏军精英们,不断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

可以说大纵深战役理论,是苏联军事科学研究的一大葵宝,从诞生开始,就闪烁着无比荣耀的光芒,就连后来的美国学者们,也不得不羡慕地说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苏联红军拥有全世界最为优秀的战略理论家们。”

周逸龙上辈子最先接触大纵深时,还以为它不过是德军闪电战的升级版。

他想当然地以为,如果说德军闪击波兰与法国,是闪电战的1。0版;那么德军闪击苏联就是闪电战的2。0版;那么苏军的大纵深,就应该就是3。0版了。

但在熟读几本介绍大纵深的书籍后,周逸龙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么离谱。

大纵深的理论与实际配合高度,是闪电战所远远不能相提并论的。

闪电战只是更多的侧重,初期炮火与航空兵的支援,但大纵深则强调,全程不间歇的空中打击与火力支援。

这就要求空地一体与步炮一体的高度协同,这对于部队的协同训练要求,是非常高的。

同时,兵团中不同单位的配合,也是重中之重,毕竟任意调动都可能是几万人乃至几十万人的配合作战,对补给、前沿设置以及部队配置的要求之高,对指挥官的协调统御能力要求之高,都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而且,大纵深也非常注重保持各个攻击梯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如果说大纵深是堂堂正正的,撕裂敌方阵地,打开突破口,并持续扩张胜利的战术;那闪电战就更接近于,发动突然袭击,在运动中包抄敌军,而不是面对敌军坚固阵地的战术。

对于闪电战来说,一旦前方遇到强大阻碍,缺乏持续火力支援的德军,就很可能进攻受阻,要是敌军缓过劲来,打入敌方纵深的突击部队,甚至可能会被彻底消灭掉。

所以,闪电战是一种很难发展完全的战术,就算是德军自己,也没有使用很长时间。

对于机械化部队来讲,大纵深才是装甲进攻战术的最终版本,它甚至一直被苏联红军沿用到几十年之后。

对于那些面对大纵深战术的敌军来说,最可怕的,还不仅仅是突破口遭受的猛烈打击,而是无论你设置了多少道防线,苏军的一、二、三梯队完全可以像机械海洋一样,将挡在前方的所有敌军阵地,都一一拍得粉碎。

而敌军无论是否撤退,此时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因为撤退的过程中,除了正面有苏军的合成集团在不断猛攻;侧面还会有跑的较慢的先遣部队平行打击;而在后方,跑得最快的先遣部队,会直接在撤退的必经之路上,设置狙击防线。

最终,撤退会直接演变成围歼与溃退。

天空中,战术航空兵在不间断地进行对地打击;地面上,各种自行火炮,也随时向前,及时提供密集的火力支援。

在这种多层次的,立体的,持续不间断的打击下,几乎任何敌人都只能落个灰飞烟灭的下场,这才是后来的苏军装甲洪流,能够威慑西方几十年的真正原因。

当然,现在的周逸龙,可没有条件使用完全版的大纵深,要达到那种高度,必须等将来位居苏军高层以后,从军队的装备和训练上做出根本性的改革才行。

毕竟历史上,苏联军队也是在漫长的卫国战争中,不断地摸索实验,才最终完成这套理论的。

好在对面的日军,也不是什么跟得上潮流的货色,反而因为大意,23师团的日军士兵们,仅仅只是构筑了一道防线,在他们看来,对面的那点苏军能不能熬过明天都是问题,还有必要去辛辛苦苦的修工事吗?

日军的如此表现,让周逸龙深信,对付这帮瓜皮们,用个简装版的大纵深就完全足够了。

所谓的,大日本帝国陆军战无不胜的神话,在周逸龙看来就是个笑话,一旦苏联红军完成军事改革,那些瓜皮陆军根本就不够看的,也只有鬼子的海军,还有几分道行。

有机会的话,周逸龙倒想会会所谓的“联合舰队”,就不知道现在推动苏联的海军发展,还来不来得及了?

周逸龙的这份方案,彻底折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不再有任何异议,而是一致赞同这套方案,开始就细节问题深入询问起周逸龙来。

周逸龙耐心地跟大家一一解惑,大纵深战术对配合要求极高,如果参战军官心存疑问的话,实施起来难免出现诸多问题。

等所有人明确战役方针后,周逸龙才具体向各单位下达了任务。

本次战役的突破口,选在了42号高地对面,将由边防军负责配合坦克主攻,这个决定是经过周逸龙深思熟虑的,目前他手中的所有步兵中,只有边防军战力最强,而他们中的部分人也在上次大战中,协同过坦克作战,是不二的主攻人选。

38号高地的170团,将负责向对面的日军发起牵制攻击。

装甲9旅主要装备的是t—26坦克,速度较慢,装甲稍厚,将纳入“合成集团”,正面强攻日军阵地。

装甲11旅主要装备的是bt系列战车,装甲稍薄,速度较快,他们将作为先遣集团,协同摩步24团,突入日军纵深,一举切断23师团的后路,将他们彻底关死在西岸。

至于内卫军的加强营,将在阵地上待命,作为预备队的他们,将随身出现在可能需要他们的地方。

眼见一众军官们大声受领完任务,周逸龙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继续说道:

“进攻时间,不能选在白天,而是定在今晚5点。

首先,将由炮兵群,发起半个小时的猛烈射击,半小时后,总攻全面开始。”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