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东顶西攻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东顶西攻

作者:青椒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然而,当众人看到周逸龙身后那辆伤痕累累的奇特战车时,所有人都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那辆战车到底经受过什么样的可怕遭遇啊,它浑身上下布满了各种各样的金属划痕,那是穿甲弹高速划过造成的;车体上还有不少烧灼冲击过的痕迹,那是高爆弹猛烈爆炸造成的,车身上的很多小零件都被打得东歪西倒,就连车身前的大灯,也被打了个粉碎。

更离谱的是,车身后的外挂油箱,竟然破了一个大洞,里面已经看不到柴油了,整个油箱连带着周围的部分,都被大火烧的黑黢黢的,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啊。

装甲11旅旅长拉西莫夫最先反应过来,他好奇的爬上战车,打算仔细研究下,这辆他从未见过的坦克,然后,他就被眼前看到的惨烈景象,给雷得外焦里嫩的,傻傻呆立在了原地。

只见坦克炮塔顶部和车身发动机附近,竟然像被机枪猛烈扫射过似的,很多地方的装甲钢板,都被打得像泥巴一样凹陷了进去。

这怎么可能,从伤痕上看,那机枪的口径也不过才7毫米左右,这种机枪的威力比较普普通通,又怎么能将坦克装甲打到,发生如此剧烈变形的地步,更让人费解的是,机枪是怎么打到这里的,难道小鬼子当时都爬在云朵上射击?

当所有人都一脸费解的,看向胖胖的米哈依尔政委时,这个胖子却突然骄傲的扬起头,大言不惭的开始吹嘘起来:

“来时的路上,我们跟一个日军战车大队发生激战,先后一共击毁了26辆日军坦克,将他们彻底歼灭,并生俘了日军战车大队长伊东裕司。

谁想到,那些坦克的碎片还冒着热气呢,又有三架九八式俯冲轰炸机不知死活的冲了上来,惹得我一怒之下,将他们全部击落,这才稍稍来迟了一点。”

胖子的这番话,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惊掉了一地的下巴,装甲11旅旅长拉西莫夫更是脚下一崴,差点没从战车上给摔了下来。

一众军官们都在心中暗暗腹诽,就算现场所有人里面,你的官职最大,好歹吹牛逼也得有点限度吧,这么夸张的桥段,你竟然也敢堂而皇之的讲出来,还一点也不脸红心跳的坦然处之,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实在是百年难遇,世所罕见呐。

一旁的叶卡捷琳娜,早就尴尬的用手捂着额头,一脸无奈的走开了,还是离这个无耻的胖子站远点好,免得被他拖累,连带着也毁了自己的形象。

周逸龙说得眉飞色舞,一点也没察觉到,自己这顿叉,装的有点大发了,竟然遭到了大家的集体误解,仍旧犹自兴奋的仰天大笑,还信誓旦旦的表示道:

“就算什么装甲王牌魏特曼,带着他的虎式过来了,只要遇上我,照样打得他鸡飞狗跳,抱头鼠窜。”

装甲第9旅旅长布尔纳夫一脸懵逼的,看向身边的莫维奇团长,纳闷的问道:

“魏特曼是谁?虎式又是什么?”

莫维奇也是一头雾水,只能摸着脑袋回答道:

“不知道,可能是某个青春偶像小说里的人物吧,也许他还养着一只老虎。”

…………

一段小插曲就这么很快过去了,虽然众人并不相信周逸龙口中的巨大战绩,但伤痕累累的战车,至少说明他曾经热血战斗过,这多少赢得了众人的几分尊敬。

装甲集群的到来,为西岸苏军提供了强大的支援兵力,同时他们还带了朱可夫将军的亲笔命令。

介于苏联红军已经在西岸集结了庞大的主力部队,为了提高指挥效率,朱可夫当机立断,成立西线前敌指挥部,由米哈依尔同志出任最高指挥,统一领导西线所有苏军部队,对日军展开全面反攻,力争消灭或者击溃日军第23师团,一举改变整个战争形势,为苏军取得最终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朱可夫将亲自指挥苏军东线军团,死死拖住日军的战车部队,为周逸龙的河西决战,创造有利条件。

当周逸龙看到这份命令时,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本来,朱可夫才是这次战役的总指挥,苏军的主力部队应该由他来亲自掌握,事实上,战斗爆发前,朱可夫也是这么布置军队的。

但是,当日军突然绕道苏军侧翼时,一切计划好的方案,就被临时打乱了,这种突发情况,是最为考验指挥员的应变能力的。

因为意外总是没有预案可以参考的,你唯一可以凭借的,只有自身过硬的军事素养与坚韧敏捷的神经。

相比起来,战前计划这种东西就要好做得多了,绝大多数将领,在参谋人员的支持下都会做。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甚至很多人都能搞出一套漂亮的方案来,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战争没有意外,岂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一代名将了。

这明显是无稽之谈,能够最后成为名将的,往往都是凤毛麟角,而区分名将与普通将领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看他如何处理,战争中突然发生的种种意外了。

例如,我国的著名战将,粟裕同志,就是一个处理意外情况的绝顶高手,很多危急万分的局面,经过他的深思熟虑后,反倒最后能被利用起来,成为决战决胜的大好条件,这种出类拔萃的能力,就是成为绝代名将的重要先决条件。

朱可夫显然也是个中高手,他不但及时调整兵力,挡住了日军的侧翼袭击,还巧妙的利用了这次机会,集结重兵,准备一口气打垮日军的河西兵团。

当他意识到米哈依尔已经成长为一位出色的指挥员后,更是毫不吝惜的,将手中的精锐主力,全权交于他指挥,如此心胸与气度,如此才智与魄力,真是世间罕见。

要知道,朱可夫自身可是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在东线与日军周旋。

当装甲集群和步兵170团调到西岸后,东线的苏军就只剩下57师第171团和82师的另外两个团了。

表面上看起来,朱可夫用三个步兵团,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对抗日军一个战车师团和一个5000余人的72联队,似乎也不算太吃亏。

但真实情况,远比表面上要危急的多。

步兵82师是一个标准的地方师,这种部队在苏军的战斗力排序中,连三流都算不上,基本相当于民兵水准。

这种地方师的士兵们,平时并不是一直呆在大营中训练,而是在居住地附近,分期服役,第一年通常只有三个月的集训,用来学习各种军事技能,随后的四年,每年更是只用服役一个月,就彻底完事了。

这种零零散散的训练,根本无法让地方军队形成有效的战斗力,曾经遭到过很多红军将领的反对。

而最高统帅部之所以采用这种无奈的办法,就是希望能用尽可能少的成本,维持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来缓解苏联建国初期的财政困难。

除了松垮的训练以外,该师还充斥着大量的老龄化人员,指挥员甚至都无法有效的维持,该师的军人纪律。

每当日军炮火响起时,总会有些士兵们,头也不回的向后方跑去,看得朱可夫都头痛异常,必须在后方随时设立关卡,来收拢重组这些逃兵们,才能勉强维持该师的战斗力。

82师最有战斗力的,还算是步兵246团(彼得所属)了,这个团集结了该师的大部分精华,可即便如此,在上次的诺门罕大战中,他们的表现也不敢说有多么的出色,在依托坚固阵地防守的情况下,伤亡还经常会高出进攻的日军不少。

要不是最后米哈依尔横空出现,发动了猛烈的炮火支援,再加上第三营营长彼得,还是个勇敢善战的汉子,步兵246团,估计在上次战役中,就会被日军吃的一干二净了。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朱可夫才坚决将246团从82师当中给挖了出来,交给周逸龙亲自打理,并在给他们补充新兵时,使用了经过正规训练的士兵,而不是那些业余的地方民兵们。

现在,除了正规军的171团外,朱可夫就只能依赖82师的另外两个“民兵团”,来对抗武装到牙齿的精锐关东军们了。

当然,面对如此险恶的局面,朱可夫也不是全无准备,他也有自己可以拿得出手的杀手锏,那就是强大的苏军炮兵群,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恐怕在周逸龙发起反击前,东线的苏军就要全面崩溃了。

但即便如此,朱可夫也不可能长期依靠这点兵力,去跟日军死磕。

毕竟,根据最新的侦查情报显示,日军还有一个精锐的步兵联队(第7师团26联队),一直呆在大营中,作为预备队而没有投入使用。

接下来的情况,就是在东岸,苏军防守,日军进攻;而在西岸,掌握强大兵力的周逸龙将发起反攻,日军23师团将被迫陷入防守。

对于苏军来讲,这是一个东顶西攻的惊险局面,就看谁能更快的,打破对方阵地,击溃对手了。

留给周逸龙的时间不会很多,就看这个小家伙,能不能迅速的抓住战机了…………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