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 第一百零八章 大战将起

第一百零八章 大战将起

作者:青椒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1939年6月18日,关东军第23师团主力部队全军开拔,挥师诺门罕,其他各参战部队也陆续赶往集结地点。

一时间,本应荒无人烟的草原黄土路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日军排成浩浩荡荡的长龙,意气风发的向前线挺进着。

这是自关东军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空前行动,每个人的心中都对胜利充满了十足的信心。

然而,日军士气虽然高涨,奈何天公却不作美。

23师团的机械化程度不高,有限的车辆全部投入在后勤战线上,所有士兵们只能依赖步行赶往前线。

与一个月前相比,这时的北方草原变得更加严酷,白日里的温度已经超过了三十七度,在烈日的暴晒下,日军士兵们还要身背重达三十公斤的全套装备,行军之艰难困苦不言而喻。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上次大战时,山县联队就暴露出饮用水缺乏的问题,很多士兵为了解渴,胡乱饮用野外小溪、水塘里的脏水,导致不少病号减员的出现。

但这一次,小松原师团长仍然选择性的忽略了这个问题,没有下令军需部门带上足够的饮用水,原因是他们在地图上一看,好多地方都有湖泊,既然卡车也很紧张,还是能省就省吧,让士兵们就近去喝湖水,岂不是更好。

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萧条,地图上标注的那些湖泊,其实大多数都是盐水湖,那是连马喝了都要嗝屁的重度盐水。

皇军士兵们携带的水壶第一天就喝光了,实在没有水喝,大家只好晚上宿营时,在沙地里挖个坑,然后轮流趴在坑边吸吮其中的湿气,蚊子再小也是肉,总比没有的好。

那些实在渴得不行的日军士兵,急中生智之下,还想到了另外一个土办法,那就是趁着早上,用饭盒盖子来收集露水。

不过这样收集到的露水实在很少,里面还含有不少沙子,就这,也成了士兵之间的抢手交易,一张沾满露水的盖子,通常都能换到两到三根香烟。

当然,这些疾苦,主要是对于普通士兵们而言,对于养尊处优的日军军官们来说,情况就要好上很多。

比如,23师团下属64联队的新任联队长,秋叶中佐,运气说来应该还算不错。

上次大战中的日军指挥官,几乎全部战死前线,只有他活着捡了一条命回来。

不但活着回来了,打了败仗也没有被追究责任,最后还莫名其妙的官升了一级,成为了山县联队的新任联队长。

当然,现在应该改叫秋叶联队了。

这一切,都多亏了那个神奇的参谋大人辻政信,秋叶中佐算是明白,前线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也比不过大佬们的妙笔生花。

经过一片小土洼的时候,秋叶中佐胯下的战马颠簸了一下,他急忙用手抓住缰绳,却一时忘记,自己仅仅只剩下一条手臂,慌乱中,险些从战马上摔下来。

这狼狈的样子,让秋叶中佐怒从心生,都是那个该死的苏联胖军官,如果这一次,再让自己遇上他,绝对不能轻饶了这个家伙。

23师团出发时,配属作战的第7师团第26联队也一起出发了,第7师团是关东军的主力机动兵团,自有关东军汽车联队服侍。

他们甚至故意拉出了从23师团截胡的那批汽车,一路张扬的,从步行出发的23师团官兵身边呼啸而过。

不仅如此,第7师团的这些“骄兵们”,还坐在车上嬉笑高喊着“诸君,我们先行一步,诺门罕前线见哦”,然后卷起一地的烟尘,在23师团官兵们愤愤的咒骂声中扬长而去。

第7师团是关东军王牌,又是第一次上阵叫板苏军,一个个显得气宇轩昂,不可一世。

在日军长期的洗脑式宣传下,关东军大多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只要没有真正在战场上掰过手腕,都以为苏军再牛,到了他们这些勇士手上,还不是一盘乖乖的下酒菜。

第26联队如此人模狗样的傲气冲天,还有其身份背景上的一些特殊原因。

第7师团本身就是关东军所辖8个师团中的头号主力,又是大日本陆军钦定的战略预备队。

在第7师团里,第26联队又是绝对主力,先后参加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曾经立下“赫赫战功”,有这样“光荣史”的日军联队在当时已经不多见,就连从军入伍的日本皇室成员,想要给自己镀金,也往往选择在第26联队混上一段时间。

拥有这些傲人的本钱,26联队的皇军勇士们自然是要高人一等,看谁谁人低的。

于是,在空旷的草原上,多达四百辆卡车排成长龙,滚滚向前,坐在卡车上的第26联队官兵们慷慨激昂,热血沸腾,有些人甚至情不自禁的唱起了军歌。

他们哪里知道,早在一边默默注视着这一切的小松原师团长,鼻子都差点被他们气歪了,上次抢我汽车的仇还没跟你们算,你们倒好,又跑过来蹬鼻子上脸了。

也不知道是谁出的馊主意,非要这个26联队过来凑热闹,按照小松原自己的看法,23师团加上战车团,就完全足够包打苏军了,搞个第7师团的杂碎过来,不是来添乱的吗?

仗着自己有汽车,跑的快是吧,行啊,就让你们先去前面晾着,大爷我也不给你们下命令,就挖壕据守吧,老老实实先吃几天灰再说。

然而,日军想晾着,朱可夫可没打算让他们这么舒服。

对于朱可夫来说,现在最宝贵的就是时间,虽然莫斯科几乎满足了自己的一切需求,但部队运过来,还需要时间啊。

到目前为止,在诺门罕方向上,朱可夫手头可动用的,也只有步兵82师(缺一团),57师,坦克11旅,装甲9旅,外加一个还在集结中的第36摩托化步兵师。

在总人数上,苏军几乎跟日军出动的规模相当,装甲力量上苏军略占优势,但步兵就是日军占据了绝对上风。

为了尽可能的迟滞日军进攻,朱可夫集结起几十辆战车装甲车,在空军的掩护下,对先期到达将军庙的日军部队,进行了袭扰作战。

这些战车并不强攻猛冲,而是寻找日军防御薄弱的环节,逮住机会就是一顿狠揍,等到日军反应过来,调来反战车炮时,那些苏联坦克早就跑的不见踪影了。

苏联空军也在新任空军主任,斯穆什科维奇中将的带领下越战越勇,一扫之前远东空军的颓势。

6月22日,苏日双方各自出动上百架规模的飞机,在诺门罕上空爆发激战。

日军第2飞行集团遭到较大损失,战斗中,第24战队两次被打散队形,王牌飞行员兼空战指挥官,森本重信被击毙。

这次空战对苏联远东空军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因为在此之前,苏联空军在诺门罕上空从未战胜过对手。

拉赫曼诺夫上尉在这次空战中尤有上佳表现,他一人便歼灭数架日机,战斗结束后立即被提升为大队长。

6月25日,苏军传奇政委,周逸龙同学以调查前线防疫工作为由,率领边防军团,炮兵团,内卫军加强营离开后方基地,进入前线苏军二线阵地后方待命,只剩下彼得少校的步兵团,还留在后方抓紧休整补充。

虽然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长,贝利亚同志三令五申,让周逸龙不能冒险开往前线。

但架不住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这个脸皮奇厚的胖子,早就跟朱可夫将军“勾结”起来,简直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我先带着内卫军去调查下水质,军队也都驻扎在苏军二线阵地后方,这就不算上前线了吧,至于日本人会从哪里冒出来,那就不是我能管的了,周逸龙心里美滋滋的想着。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