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 第八十九章 朱可夫的提议

第八十九章 朱可夫的提议

作者:青椒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深夜里,很多人都早早休息了,朱可夫的指挥部里却一直亮着炽热的灯光。

离开陆军医院后,他又接连走访了炮兵部队,装甲部队等等所有参与了诺门罕战事的前线部队们。

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一次诺门罕之战,苏军实在是赢得很侥幸,如果没有米哈依尔同志的及时出现,这次战役完全可能演变成一个大败仗。

苏军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指挥不力。

“内部”运动后,因为失去了许多老一辈的将领,很多新上任的年轻军官,并不具备良好的指挥能力,这也是一开始,指挥部被日军轻松端掉的最大原因。

除此以外,在步兵训练上,普通的苏军士兵也不是日军的对手,这一点在苏军的正面防线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一旦失去炮火优势,在跟日军的短兵接触中,苏军步兵的伤亡,总是要高于当面的日军。

只有边防军部队表现较为出色,基本跟日军旗鼓相当,如果进一步加强他们的火力,应该能完全压制住日军。

但普通步兵的训练问题,并不是一个短期内可以彻底解决掉的事情,因此朱可夫需要更多的发挥苏军火力上的优势,这就需要最高统帅部对远东地区进行增兵。

为了应对日军可能发起的更大规模攻势,仅仅凭借第57特别军的兵力已经是远远不够了,朱可夫还需要更多的炮兵,装甲兵,只有这些才能扬长避短,有效的克制日军的步兵优势。

他在给莫斯科的调查报告里明确指出,至少需要将现有兵力升级成一个合成集团军,才有把握面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大战。

一想到装甲作战,朱可夫就想起了那个优秀的年轻人。

他不但精通先进的坦克战术,更是一个深受士兵们爱戴的杰出将领。

朱可夫每到一处调查,只要是提起米哈依尔的名字,那些士兵们无不流露出狂热的目光,他们毫不吝啬的赞美着这位传奇的政委同志,并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桂冠,高高的戴在了他的头上。

凭借着多年的军事生涯经验,朱可夫有理由相信,一支极为有凝聚力的,士气高昂无所畏惧的,以米哈依尔为首的精锐部队雏形正在诞生。

只要假以时日,继续磨练,他们就一定能够成为,与历史上那些著名功勋部队,比肩的传奇军团。

同时,他还特别指出,第57特别军军长已经基本丧失战斗意志,不再适合继续担任指挥员工作了。

在报告的结尾,朱可夫同志正式提出,将内务人民委员部旅级政治指导员——米哈依尔同志,借调到陆军,担任第57特别军指挥官,协助自己进行接下来的诺门罕战斗。

在这个优秀将领奇缺的年代,朱可夫是真心需要一位能干的大将,为自己分担战争的重担。

…………

另外一间公办室内,波克隆斯卡娅也没有休息,她正伏在案头奋笔疾书着。

今天的采访,她很满意,获得了英雄人物的很多一手资料,尤其是那一叠日军相片,更是证明苏军大获全胜的最好素材。

当然了,这一切都比不上自己放在案头的那一件珍贵礼物。

想到那件礼物,波克隆斯卡娅抬起头来又轻轻的抚摸了一下,那把被擦拭的干干净净的武士刀。

这可是那位大英雄亲自在战场上缴获的,他还说,如果自己喜欢,以后会送更多。

波克隆斯卡娅露出了一个甜美的笑容,要是那位英雄的政委同志身边,没有那个凶巴巴的上尉姐姐就好了。

就这么一边想着自己的心事,波克隆斯卡娅一边在新闻稿上挥洒自如的写着:

“在远东,一颗闪耀的将星正在徐徐升起,成为无数红军战士们奋勇前进的指明灯,当凶残的敌军大举来犯时,他必将成为战神的化身,在狂风暴雨中力挽狂澜,在不朽的功勋中永唱赞歌……”

在写完这篇洋洋洒洒的大作以后,波克隆斯卡娅还绞尽脑汁的,给这篇文稿精心挑选出了搭配的相片,在最醒目的位置上,她放上了那张日军被狠狠炮击的照片。

如果不是周逸龙出于保密原因,没有提供个人相片给波克隆斯卡娅,这个满心欢喜的小姑娘,一定会将他的照片,放在报道最中央的位置上。

然而,让波克隆斯卡娅也没有想到的是,这篇采访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苏联的民众们因为胜利而感到骄傲自豪,米哈依尔这个响亮的名字,更是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传说。

欧洲诸国也因为这篇文章,对苏日的第一次诺门罕之战,有了一次直观的认识。

它不但让日军变得恼羞成怒,更是引起了全球摄影行业的强烈关注。

在发达的摄影行业里,有一个组织叫做全球摄影协会,它是摄影学界最具权威的民间组织,他们每年都会颁发一次“最佳摄影奖”,号称“摄影界的诺贝尔奖。”

它只授予那些在摄影工作中作出过,极为杰出贡献的摄影师。

当摄影界的学者们,看到那张让人血脉喷张的“炮击日军”相片时,他们就无一例外的一致决定,将今年的“最佳摄影奖”授予拍摄这张相片的摄影师。

这是一张极为罕见的“会说话的相片”,那极富感染力的镜头,那呼之欲出的画面,那鲜活得似乎还在挣扎的日军,都毫无争议的将这张相片推到了一个摄影历史的新高度。

完全可以这么说,这张照片就是反应战争残酷的最佳代表作。

为此,全球摄影协会特意联系了莫斯科的波克隆斯卡娅小姐,希望她能来领取这一最高荣誉奖项。

但让人意外的是,波克隆斯卡娅以照片不是自己拍摄的为由,委婉的拒绝了。

后来,神通广大的全球摄影协会,还是通过多方渠道,打听到了这张相片,是一位日军大佐拍摄的。

最后,敬业的学者们,找到了日本大使馆的电话,希望能联系到这位日军大佐,来领取这一最高荣誉奖项。

结果,满腔怒火的日本大使只说了一句“神经病”,就粗鲁的挂断了电话。

…………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