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盗墓之南洋惊潮 > 第197章 大墓现身

第197章 大墓现身

作者:玉松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我几乎要狂笑了出来,我破解了鹌鹑地图上的“泥”字,那就是这湿地边上的烂泥,这大墓就在这湿地烂泥下面。

我心砰砰地狂跳,我再次回到了那片湿地,鹌鹑是怎么发现这个墓的,如果说用金属探测器这是可能的,但二十年前的金属探测器是不可能发现这里有墓的,就算是用曲斌的本事也只能知道这里有墓,想在湿地中一眼看出是墓穴,我觉得那绝对不可能。

我死死地盯着这片湿地,一定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二十年前,这里可能还不是湿地,是一个不宽的水道,那不是更看不出来了?这可不像是在赛木湖的那个墓,赛木湖非常平稳,水下的暗流到了岸边影响几乎微乎其微,这可是流淌的小河,唰唰地水冲击下来,从外面是很难看出端倪的。

而且还有一点很奇怪,按道理来说几十年前的小溪流,在黑汗国时代,那就是很宽的河道,墓主人又为什么选择将自己安葬在河里,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开始了一种换位思考,时过境迁,已经找不到当年的河道到底有多宽,从植被来说,这地下肯定有地下水,大约几十米深,几百年前河水在地表,如果我要将自己安葬在这里,就必须先挖断河道,再以最快的速度下葬,之后,放开河道让水将墓穴覆盖,只有这样墓主人才可能将自己埋葬在河里。

那几百年前的阻断河道工程一定是可以看出来的,我看了一下地势,开始朝着高地跑,我足足跑出了一公里,终于有了发现,我看到一处大约半公里宽的地面尽然全部是石块,这石块填满了地表,石块与石块间全是泥沙,生命力顽强的小草在石块之间盎然而生,石块有的露出地面,不仔细看还以为是雨道儿,只不过大量的碎石有大有小地凸出地面显得很突兀和不协调,这才被我这个有心人看了出来。

我走上前,用鬼王铲撬起几块大石头,我更加确定了我的想法,这是一处人工挖掘的宽阔的坑道,最后被填埋了,我顺着两边看去,我有了更加惊人的发现,这坑道像个月牙形,如果是湍急的水流到了这里,便会顺着两边流淌而去,顺着两边流淌过的河道,已经是一排的树,这不是人工种植的,而是因为在这坑道被填满以后,河道涌入了墓穴的位置,两边自然没了水,但湿润的泥土成了树木成长的必然条件.....

我看到了一棵被雷劈开的树木,我走上前仔细查看,这树的年龄也有几百年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子里冒了出来,会不会是当年,先是挖了河道,水分流之后,安葬了墓主人,再将河道闭合,两边的水骤减,黑汗人为了隐藏墓主人的墓穴,沿着湿润的河道种植下了这些树木。

对对!一定是这样,墓穴在地面就会有被发现的可能,但隐藏在水里,只要水流不断,加上树的隐藏,断然不会有被发现的可能性,而且我还发现了一个特征,离开这片区域的树木显得杂乱无章,这里的树木却好像每隔十几米就会有一棵,而且全是杨树。

我震惊了,我这是以鹌鹑发现墓穴倒推出来的结果,他又如何做到来到这里就发现了墓穴呢?我相信不会有人一眼看出那半公里的大坑儿就是古河道,因为早已被泥沙覆盖。更不可能通过差不多间距的树木判断出这是古人种植的,因为古人也怕被人看出来,间距也不是标准的。

我再次回到了墓地所在的区域,看着这片湿地,黑色的湿泥仿佛一直在嘲笑我,那些随风摆动的芦苇荡就像在驱赶一个不速之客。

我有些烦躁地捡起一块大石头朝着湿地中心丢了过去,噗通一下,水花四起,一两只灌木中的野鸟扑棱棱地飞走。我的这块石头砸在了芦苇荡前面,这砸起的水花尽然将石头给砸裂了,那芦苇荡里似乎有东西,一下,我来了兴趣,我一咬牙,脱得只剩下一条内裤,我找来一截树枝,试了试湿泥的深浅,一步跨了进去,慢慢地水到了我的小腿,淤泥越来越多,很快没过了我的腰。

我的脚下已经明显感觉到踩在了什么东西上面,而且越来越高,水又慢慢地矮了下去,到了我的大腿位置,我到了我石头砸中的地方,我伸着手摸,我一下摸到了一块长方形的石条儿,瞬间,我豁然开朗。这是一块墓碑。

我闭着眼在墓碑上摸了半天,上面的文字已经被水流冲击磨平,墓碑两边的棱角也大都消弭,我之所以确定这是墓碑,也源于这表面经过水流冲击已经光滑,却还是有平整的地方,越往下摸,越是平整,这就是人工雕刻的痕迹。

我记得我在草办州的虎丘剑池旅行,讲解员在给我一点点地讲解,提到了有一处水下墓穴,说是夫差为营造阖闾墓,曾征调10万民工,使大象运土石,穿土凿池,积壤为丘,历时三年竣工。史载墓中“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因阖闾生前酷爱宝剑,下葬时以“扁诸”、“鱼肠”等名剑3000柄殉葬,所以虎丘有“剑池”一称。

这个发现源于一个几千年来的传说。第一个试图证实传说的,是一代天骄秦始皇。始皇称帝后,为了找到吴王阖闾的墓穴,霸占墓中珍宝和传说中吴王收藏的利剑,不远千里由咸阳派兵草办州安营扎寨,军兵们四处打听,八方挖掘,最终一无所获郁闷而归。

楚霸王项羽也曾来此一试,凭借着闻名于世的盗墓本领大肆开掘,但毋说是珍宝利剑,连墓室的大门也未曾找到。三国时期,新的吴王孙权并没有念昔日前辈的旧情,亲自带兵开挖,仍然毫无所获。其后,晋代又有不甘心者继续执着,但这些人的智慧终究没有胜过老祖宗阖闾,老人家在剑池之下倒也落得安心。

宋代之后,鲜有好奇之人故地重游,都认为这是一个无聊且迷人的小传说,判定剑池下面一无所有,使这场悬疑之剧安静了千年之久。

当时的我四处查找,最终,我就是根据被凿刻的石头以及下方可能存在的空间大致推算了一下,这墓穴所在。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