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隋风烈 > 第二百八十五回 高句丽权臣政变 金顶城暗备军粮

第二百八十五回 高句丽权臣政变 金顶城暗备军粮

作者:莫名堂阿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陛下,老臣已就这个提议私底下与卢相探讨过,老臣以为不必如此。通往西方诸国的丝绸之路有了漠北铁路便可,无需投入巨资再去打造出一条漠南线了。等我漠北敦煌到浮屠城铁路竣工,内地客商必然舍弃漠南通道改走漠北线。再说,就算铁路修通到了于阗又能怎样呢?高高的葱岭雪山也无法打通,还是需步行翻越。是故,老臣不支持修建漠南铁路。”裴世矩大声反对着卢照邻的提议。

“裴相,须知漠南线不必打通葱岭,而可选择向南去往天竺国和吐蕃国啊!与你那漠北铁路是通往不同的西方国度的。”

“卢相啊!你怎么就糊涂了呀!你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不是就可以到天竺国吗?至于卢相口中提到的高原吐蕃国,老臣看不提也罢!朝中商人谁愿去高原与尚未开化的野蛮人交易的。郑老,你家可在逻些城有商号?”裴世矩一边反驳着卢照邻一边问向商务部副相郑凤炽。

“这我郑家在逻些城没有开设商号,那里实在是不适于商客贸易的。曾有中原商队整队死在高原未归的,其间,有受到当地吐蕃贵族盘剥而死的,更有不服水土重病死在路途上的。总之,那高原还属一块商贸禁地,一般人根本不敢去。”

“卢相,这可是你商务部副相郑老亲口之词,非是我内务部不批你漠南铁路计划。再说了,我朝哪有那么多西行商客啊!一条漠北线足够使用了。”

“陛下,本相之意已经表诉清楚了,请陛下定夺此事。”卢照邻见说不过裴世矩,不得不直接将球踢给了一边看热闹的皇上杨二。

“呵呵!无需再争了。朕也觉得裴相说的有理,特别是最后一条理由,我朝还真没有那么多愿意做西方诸国生意的客商。多修一条铁路有浪费之嫌。朕看这样不如漠北修铁路而漠南修建公路,毕竟需要将敦煌和于阗两地打通,一条高等级公路足够漠南使用了。”

杨二可说是在卢、裴二人中取了个中,建议修一条造价不高的公路。

“好!就修公路。老臣批了。”裴世矩忙答应下来,一下便堵住了卢照邻还要争辩的嘴。

“唉!也罢,就修公路了。于阗特区是我朝连接天竺、波斯以及吐蕃的前沿,一条公路也足够将内地物资运送过去了。”

退而求其次,卢照邻只得答应了下来,不在去争了。

“陛下,老臣有奏。”

“宇文防相,可是为高句丽国之事。”

“正是,陛下高明”

“那就说说看吧!又是好久没有高句丽国内的消息了。也不知老国王高阿那重病卧床不说,还老年丧子能否挺的过这个冬季?”

“陛下,先不说高阿那,就是其子高句丽国君高元也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啊?渊盖太祚父子准备动手了不成?”

“是的,陛下。种种迹象表明,渊盖太祚父子已经全面把持了高句丽国朝纲,国君高元已经成了摆设,满朝文武现在只听渊盖太祚之言了。我东北战区传来军情说是渊盖苏文已经派遣国内精锐兵马北上,与我边境驻军形成对垒相持之状。如此看,就在今年元日之前后渊盖太祚就要篡位为君了。”

“肇仁先生,你军情处可有高句丽国内部消息?”

杨二听了宇文化及之言,顿觉不爽起来。

不管是高阿那还是高元为君,那都可说是自己豢养的一条狗,现在这条狗要被别人打死了,所谓打狗还要看主人,这个渊盖太祚父子做事太不讲究了。至少,也该派人过来问问自己这个宗主国的态度吧!

“陛下,确如宇文防相之言,我军情处获得的消息也证实渊盖太祚父子即将起事。高句丽国满朝文武现在都已倒向渊盖太祚父子,只需一个时机便能颠覆高氏王朝,还请陛下早些定夺才是。”刘文静起身说道。

“嗯!”

杨二不再怀疑有他了,略一沉思后问道:“张督相,淮阴城那边可有动静?”

“回禀陛下,淮阴高府仍旧是每日宾客不绝,并无其他可疑之处,也未见关东各士族有异动。”张恒忙起身拱手道。

“哦?”

杨二有些觉得怪异起来。

心想,既然早先已经发现杨玄感等与高句丽国权臣密使有来往,就该配合其国内篡权有所动作才是,现在尽然仍是一片平静,他们在等待什么吗?

“陛下,为除后患,不如先下手全面缉捕关东士族和各地叛逆,现李子通、刘黑闼等地方土匪已在我刑督部严密监视之中,随时可擒拿归案。”刑督部副相魏征直接上奏道。

“不!这帮跳梁小丑不闹将起来,朕便没有缉拿他等的理由,若是强行缉拿势必会引起国内安纪守法士族阶层恐慌,与我大隋稳定无益,还是不要先动,更不要打草惊蛇,静待其变即可。至于高句丽国事态嘛宇文防相传谕涿郡李靖,令他作好春季出兵高句丽国的准备。裴相”

“老臣在。”

“黎阳仓粮食全部发往涿郡贮存,以支撑东北战事。”

“是,陛下。”

宇文化及和裴世矩双双答道。

“好了,今日早朝朕最多再听一个奏呈,谁有本奏?”

“陛下,臣有一事相告。”

“呵呵!何外相啊!你那里还有解决不了的事情么?”

“陛下,臣现有一个头疼的事情,想和陛下说说。”何充面露苦色,一副难言之状。

“说说看,看朕能帮你不?”杨二心中觉得好笑也是出于好奇便问道。

“陛下,西域战事结束,本该遣吐蕃王子松赞干布离京归国的,但现在恐赶都赶不走了。”

“怎么?难道是朝中那个大臣将其招赘为胥了?”

“呵呵呵呵”

显德殿内顿时一片哄笑之声。

“非也!陛下。是那松赞干布求求知欲极强,初见我朝繁荣,士农工商高度发达,远胜其吐蕃荒蛮国度。每日便带着仆从四处走动,他是该去的地方去,不该去的地方也执意要看,要学。还以最短的时间习学了我朝文字,终日间拿着纸笔东写西画的,已学了我朝不少好东西去了。若是陛下觉得监押此子无益,便将其驱逐回高原吧!这样,我部也可省些心了,不至于每日派人去同各个作坊解释。”

“呵呵呵呵”

这次不光群臣大笑,杨二听了何充的解释后也讪笑不已。

“想那松赞干布原先就是一个小白哦就是啥也不懂没见过世面的文盲。现在处在我朝这个花花世界中,那双眼睛怎么够用?不过,此子也颇为好学,尽然不去烟花柳巷,只往各处工坊探访学习,实属不易。这样给他一个选择,一带着他的降将奴仆们滚回吐蕃,二插班入学到潞州书院进修留学。别整天仗着自己吐蕃王子的身份到处闲逛了。何相你去跟他说,就说是朕让他选的。若是不选,就驱赶其出京,给他分块地,让他自己种红薯去,你我都眼不见心不烦。”

“是,陛下。“

“好了,散朝。”

“散朝”元岩忙大声呼喊着。

满朝文武嬉笑着各自退朝回府公干,还不时有大臣指着何充说笑不已。甚至有人提议让何充干脆招了松赞干布为女婿的,众臣听了更是欢笑不已。

大隋的百姓天生淳朴善良,加上朝廷给出的各项促进生产的新政深得民心。这使得全国上下一片安定和谐,生产、治安、商贸、生活等秩序井然,已是呈现一派盛世之状。

杨二这个大隋皇帝也相对做起来轻松,更不会出现高句丽国君高阿那父子那种随时可能被手下做掉的危机。

自次子高建武在大隋国内被不明刺客暗杀之后,高句丽太上皇高阿那病势就更加沉重了,重到已经进入半植物人的状况,与死人无异了。加上高句丽国王高元早已被朝中群臣给架空了,这预示着高句丽国必然变天。

这天夜里,高句丽国都长安城下起了鹅毛大雪,出现了半岛有史以来难遇的超低温天气。

整个长安城似乎都被冻住了,早早的大街上便没了人影,整个街道空荡荡的。

而此时的丞相府却是人声鼎沸,文武群臣聚集一堂,府内府外的大雪中站满了全副武装的甲士。

“杨万春将军,此次攻打王宫以你的禁卫军为主。今夜子时攻入宫中控制住高元,若其拼死抵抗不降,则当场斩杀来报。”

大将军渊盖苏文给了手下心腹大将杨万春一只令箭。

“属下遵令,定然拿住高氏全家献给大将军。”杨万春豪迈的接下令箭。

“净土弟,由你负责今夜巡城,但有心向高氏不服管教的军士上街反抗,便由你指挥禁军平叛并将京都四门关闭,无令牌不得放人出城。”

“是,大哥。小弟负责清扫外围就是了。”渊盖净土拱手应道。

“李见熙先生,本将军请你随同杨万春将军一同闯宫,待拿下高元后便进入后宫向先王请奏,逼其交出王玺,宣布高氏称臣。”

“是,大将军,属下遵命劝诫高氏。”

首席幕僚李见熙拱手接令道。

“父亲,朝中都是我渊盖家的人,想必今晚行事不会有阻碍,请父亲在府中静候佳音并做好明日登殿称王的准备。”

“呵呵!今夜有吾儿在,料也无人敢出头反抗,为父就在家中等汝得胜归来的消息。”

渊盖太祚一脸轻松的抚须笑着说道。

“父亲,还有一事需父亲来定。今夜某要全城搜捕衷心于高氏的大臣,哪些该留,哪些该杀,还需父亲给孩儿拟出个名单来,切莫放过一个。”

“呵呵!好,反对为父,忠于高氏者不超过20人,名单为父这里早已备好了,只需照名单捕人即可。”

说完,渊盖太祚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帛来递给渊盖苏文。

“好!在荣先生,今夜随本将军按此名单搜捕高氏心腹大臣。”

渊盖苏文叫着另一心腹幕僚李在荣道。

“是,属下遵令行事。”

一切都安排的妥当了,就待深夜子时的到来。

大雪仍在持续落着,丝毫没有停息的样子。

夜幕之下,一场由权臣密谋的政变就要在高句丽国朝廷上演,这个雪夜注定是不同寻常的。

还有不到一周时间便是大隋国内最重要的节日---元日(春节)节了。

大隋从中央朝廷到各州府郡县各级官吏以及国有工坊、学堂、票局部门员工,都已经领着年底双俸及年终奖励进入了为期20天的节日休沐了。

民间各工坊掌柜也都效仿朝廷给聘请的民夫们发了足够多的过节银钱。

全国上下,无论是中原还是新占领土无一例外的都进入了节日假期。

但唯有处在太行山深处的太行特区金顶城却是无人放假,非但不放假,所有官员和守备区将士们都还处在一种紧张的氛围之中。

只是,因为是冬季大雪封山、封城和封路使得这里相对闭塞,这里的发生的一切也因此不为外人所知。

金顶城特区守备将军府内,华公义将军正召集特区守备众将紧张的商议着。

“诸位,看来今年的元日节我等都不能陪家人过了。这是本将军刚接到的陛下御旨,让我等在元日节之前务必屯积5百万石军粮,以备涿郡东北战区数十万将士之用,还要不被外人所知。看来,陛下是要对高句丽动手了,我等众将均可能领我太行守备军出战。”

“将军,今年我太行山区新垦土地不少,田里增收也多,加上已有的储备粮也有4百万石以上,若是存粮到5百万石的话只能再从我特区百姓家中征调红薯和玉米等粗粮应急了。若是,东北战区大军将士们不嫌粗粮难吃,倒是能多出数百万石来。”濮固中将军说道。

“嗯!就先征用百万石粗粮应急吧!再说这红薯、玉米等粮食也不错。还有,近段时间我特区之内可有外人进入?”

“将军,自入冬以来,我太行特区便施行了军管,出入金顶城者必须持有我特区颁发的通行证,无证者不得入内,截止眼下应该没有外人出入我山中特区。”费天喜起身答道。

“罗百户,你军情处驻我特区探员可曾发现可疑人等?”华公义问向军情处太行特区百户罗力。

“这里如此封闭,进山沿路都有各寨城池守将严密排查,莫说是外人了,就是这山中的猎户们都不敢说能进入这金顶城。本官属下并未发觉可疑之人。但不可松懈了,特别是对操有南方口音的客商,绝不能进入金顶城甚至太行特区。”

罗力百户叮嘱再三道。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