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回到明朝当太后 > 304、帝后的幽怨

304、帝后的幽怨

作者:雁于飞87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m xssilu com 丝路文 学网 首发

可以想象,开年以来,整个朝廷处于极度的忙碌之中;忙得甚至让人容易忘了如今还是朱家天下。

但也有人例外。

皇帝。

在朝廷上下为大捷欢欣鼓舞并忙着善后的时候,皇帝却异常轻松。不仅缺席了殿试,甚至应该由他身率宗室百官前往太庙,告慰祖宗,他也没有参加;迫使汪舜华不得不声称皇帝突感风寒,卧床不起,临时改命襄亲王身率百官前往。

此时,他正带着齐亲王、德亲王、吉亲王等在南苑行猎。

他还召了荣亲王、忻亲王、崇亲王、吉亲王。但是荣亲王正在当差,忻亲王说身体不好有病,没有应召,也没有让崇亲王来;德亲王却不肯听,带着弟弟吉亲王见浚欣然奉诏。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皇帝对太后总揽朝政不满意:他已经努力政务、勤于稼穑,甚至严惩不法豪强、平反冤假错案,为自己赢得了声誉;朝臣也很积极的响应,希望太后早日还政。

但这一切都被太后漠视,皇帝也就不想再掩饰自己的不满了:“大不了,她废了我,自己当皇帝!”

德亲王劝皇帝暂时忍耐:“太后毕竟年事已高,早晚是要还政于你的。”

皇帝噘着嘴,不说话。

德亲王就说:“近些年来,有好些外国人来到北京。听说四译馆招徕了不少,还有个什么意呆利的,好像很远。”

皇帝笑道:“什么意呆利,叫意大利,是个洋和尚,来了天朝好些年,一直在四译馆当差。母后让他把他的神仙书翻译过来。”

齐亲王来兴趣了:“不知道那洋和尚说了什么?母后居然把他留下了,她可对这些一向似乎没有兴趣。”

皇帝射出一支箭,一只小鹿应声而倒;众人都喝彩。

皇帝得意:“这有什么难的?——把那个洋和尚叫过来说道说道不就成了?”

五省的新任领导带着下属星夜兼程奔赴自己的新岗位,汪舜华也就稍微放松了一些。

马上就要端午了,过完节,就要移居西苑。

汪舜华叹了口气,来到坤宁宫。

已经入夏了,空气中似乎弥漫着焦灼的味道。

有段时间没来坤宁宫了,眼前的坤宁宫和记忆中的一样,又不一样。

一样的是建筑,不一样的是氛围。

曾经的坤宁宫即便焦灼,而是热闹的,繁华的。

眼前,似乎更多的是孤寂和落寞。

于皇后已经得到消息,急忙出来拜见。

汪舜华心里叹了口气,说了声免,于皇后这才起来,扶着她坐下奉茶。

汪舜华道:“我来看看我孙女儿。这些日子忙,没看到她了。”

说话的时候,保姆已经抱着大公主来了。

汪舜华抱着孩子,孩子已经快半岁了,长得白白嫩嫩的,做祖母的自然喜欢。

于皇后嘴角噙着笑,却玉容寂寞。

建极十七年腊月初五,于皇后生下嫡长女,皇帝对长女的出生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正是吃五豆的时节,取了个小名叫“豆豆”。

汪舜华也很高兴,想到当年景帝念念不忘和于家的婚事,于是取“一诺千金”之意,赐名一诺。

太祖给子孙都排好了字辈,但是公主们显然没有这个待遇;因此大公主的名字定下来,她的妹妹们名字的第一个字也就定了下来。

还未等大公主百日,今年二月十六日,宫女郭氏生下二公主一笑,听说是皇帝得到二女儿大喜过望,哈哈大笑,想到了“拈花一笑”的典故,就赐了这个名字;紧接着,二月二十五日,杜氏生下皇长子,取名祐析。

皇帝有了儿子,汪舜华很是高兴,下令重赏;群臣也很高兴。

于皇后也在笑,只是笑得并不开怀。

汪舜华知道,于皇后并不得宠。新婚的时候,皇帝还偶尔到坤宁宫刷脸,但于皇后怀孕后,他就基本上绝迹了,甚至皇长女出生后,他也没有出现过几次,反而经常带着宗室近臣到南苑行猎。

汪舜华不敢说,皇帝冷落皇后,其中到底有几分是因为自己。

如果皇后有儿子,她大可不必担心。“嫡长子”这三个字,在太平时代足以压死一切野心家。

但她知道,皇后是有忧虑的。因为太祖的那道“必须立嫡”的法令,如果没有嫡子怎么办?那就把庶子变成嫡子!

于皇后没有生儿子,杜婕妤却生下了长子。

——不是没有先例,皇帝的祖父宣宗皇帝就因为胡皇后没有生育,因此废后;如今,皇帝会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汪舜华亲了亲公主,把她交还给保姆,挥手让众人都退下了,拉着皇后,叹了口气:“已经入夏了,过了节就要移居西苑。我忙,不能经常来看你和豆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照顾孩子。”

皇后谢过。

汪舜华拍了拍她的手:“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你

只要记住一点,你不仅是安国公的孙女,也是大明的皇后。只要你自己不犯错,就没人能越得过你去。”

皇后感激:“谢母后关怀,妾身明白。只是妾身愚钝,不能为太后圣上分忧。”

怎么分忧呢?现在说什么皇帝能听进去?不仅听不进去,恐怕更加认为皇后是太后一伙的,厌恶这个女人。

汪舜华叹气:“你放心,你不是胡善祥,皇帝也不是宣宗皇帝。”

皇后称谢。

皇后有没有放下忧虑,汪舜华并不知道,但她自己也不能完全放下忧虑:她在一日,皇后自可安然无虞;但如果她还政甚至撒手而去,皇帝还会善待皇后吗?如果于皇后被废,她有什么脸面去见为国呕心沥血的于谦?有什么脸面去见心心念念这门婚事的景帝?

汪舜华决定找皇帝谈谈,谈谈她的想法,谈谈她的苦衷,即便皇帝还是不能理解她,至少不至于闹到不可收拾。

此时的皇帝正在东宫。

东宫景色优美,林木参天,皇帝很喜欢,大婚后常住在那里,毕竟他不可能每天打猎。

汪舜华知道这背后有个不能说的秘密:东宫,是皇太子居住的地方。皇帝屈尊住在那里,是一种无声的抗议:他名为皇帝,其实如同太子,地位尊崇但并不稳固。

他也确实达到了目的,这一年来已经有多少中央的地方的高级的低级的官员纷纷上书,要求还政皇帝;随着孔镛等人被发配远地,朝臣这才稍微消停了一些。

如果换做别人,表面顺从母亲的意旨,同时借着料理刑部的机会施恩,鼓动群臣继续上言;而不是直接撂担子,甚至借着办事敲打朝廷的大臣,人家现在还没有受你的恩惠,何况还可以选择,被这么一棒子打下去,发现你比你妈还心狠,可不就索性讨好太后!

但也应该庆幸,皇帝没有直接倒向保守派,否则他们会更加肆无忌惮的搬出祖制要求皇帝亲政;而革新派为了将来,也势必会要求自己决断,届时自己恐怕就不能做母亲了。

看来这么些年的帝王教育是有成果的。皇帝很清楚历代帝王和太子因为政见不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所以在羽翼丰满之前,不会轻易表态;但他的真实想法,自己也很难真正明白。

汪舜华的心里有点涩,但不得不承认:可能在所有人心里,无理的是她,抢了属于皇帝的权力。

汪舜华没有来过东宫。

她去拜访太上皇和钱皇后的时候,他们已经移居南宫了。

然而汪舜华不会忘记,25年前,她曾经在这里借助上天放了一把火,这把火,摧毁了隐帝作为天子的权威,也成为她的隐痛。

原来她和那些曾经她憎恶的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但她不后悔,因为没有选择。

正如今天不管皇帝如何怨怼,百官如何反对,她仍然坚持不肯还政一样。

没有选择。

东宫很美,不仅恢复了永乐年间的景致,还添置了不少景致。

先帝对这个哥哥,到底是有感情的。

好在这一回,他有底气,用理智战胜感情。

皇帝正带齐亲王、德亲王听神父海尔普斯讲解《圣经》。

“皇帝很聪明”,这几乎是所有詹事府官员跟汪舜华汇报皇帝情况最常用的话。

汪舜华知道,这话并不全是恭维或者暗示,而是事实。

皇帝自幼师从名师,勤奋攻读,不仅熟谙儒家经典,也颇通历朝典故;不仅如此,他精通音律,尤其擅长琵琶;行书行云流水,楷书雍容典雅,工于绘画,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各有特色,颇见功力;此外,还博览群书,自象纬、律历、音韵、险塞、财赋、军政,以至岐黄、释老之书,无所不究。御前论事,问起他的看法,往往旁征博引,把一些老臣说的无话可说,甚至精通梵语、谚文。

当然,是人家真的无话可说,还是暂时不想驳皇帝的面子,就不好说了。

于谦曾经不无欣慰的对汪舜华说:“皇帝不减宣宗皇帝聪敏。”

汪舜华听齐亲王说过,皇帝对海尔普斯的那些很是好奇;他倒觉得这人妖言惑众,不如早点把他驱逐出去。

汪舜华没有说话。

听到汪太后到了,大家都跪在地上,皇帝也起身迎接。

他笑得很勉强:“母后,你怎么来了?”

汪舜华道:“我来瞧瞧你,好些日子没见到你了。”

确实有些日子没见到了,皇帝早已成人,不能再说长高了;不过经常游猎,身体壮实了不少,甚至脸都晒黑了,胡茬子也冒出来了。

皇帝笑道:“臣不孝,让母后担心了。”

他的嘴角漾着笑:“母后武功,臣尚未恭贺。”

汪舜华别过头去。

他一挥手,德亲王等都各自退下了,齐亲王也悄然退下。

汪舜华道:“我知道你心里怨我,但是现在不是还政的时候。”

皇帝收敛了笑容,道:“做儿子的不敢怨恨母亲

,我曾经回宫拜贺母亲,怎奈母亲太忙了。臣不敢打扰。”

汪舜华看着皇帝:“母后是希望,把一个太平盛世交给你。”

皇帝也看着汪舜华:“不知道母后心中的太平盛世是什么样子的?——听说如今天下人口破亿,每年财政收入破亿,如今又新得了大片土地,甚至超过原有大明的疆域,可算得太平盛世?”

汪舜华叹了口气:“你现在不懂。”

皇帝吸了吸鼻子:“那就请母后您告诉我,您要做什么?或者,我哪里做的不好,不能让您放心?”

汪舜华看着皇帝,到底没有说出口。

该说什么呢?

说“我想消灭北方,至少给对方一记重拳?”

——皇帝会说:“我也可以。”

说“我想大力发展科技?”

——皇帝是说“我也可以”,还是说“奇技淫巧,弄这些做什么?”

说“我想派人到美洲,去寻找良种?”

——皇帝会说什么?

皇帝看着母亲:“母后,这些日子,我愈发怀念从前,父皇还在的时候。我真希望你只是一个母亲。”

汪舜华道:“我现在不像一个母亲吗?”

皇帝没有说话。

汪舜华问:“在你眼里,我是什么样的人?”

皇帝道:“志存高远,仁德爱物,礼贤下士,杀伐果决。”

汪舜华道:“都是好词,但没有一个是用来形容母亲、甚至形容女人的。在你眼里,我是抢夺你权力的母后,而不是一个母亲、一个女人。这也没错,从接手朝政,甚至从怀献太子去世的那天起,就没有人拿我当女人,不管是你的父皇、还是隐帝,还是朝中大臣,甚至是我自己。除了能生孩子之外,我真不知道自己身上哪里还有一点女人的特质。这也好,没有人会因为我是女人对我网开一面,反而会因此不停地逼迫我、怀疑我;所以,我只能比男人更加坚强果决。别人能做的我要做,别人做不到的我也要做。这样,才能坐稳。”

离开前,汪舜华回头看了一眼皇帝:“有时间,多回去看看皇后和孩子们,她们都很惦记你。别老待在外头,不好。”

皇帝低着头,没有说话。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