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回到明朝当太后 > 294、征南(中)

294、征南(中)

作者:雁于飞87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还没完,正当孟养集团首领思陆法庆幸浑水摸鱼窃取了十三座城池,准备再接再厉,趁明朝无暇顾及,先统一孟拱、孟养,然后占据格达城,切断缅甸与中国之间的交通要道,继而彻底占领缅甸,依托这里的宝石资源聚敛财富,武装军队,以图后策的时候,没想到沐琮已经亲自帅军兵临城下,话不多说直接上大炮轰,思陆法被打蒙了,只能遣使议和,但沐琮派人申讨麓川政权言而无信,屡次反叛又窃取朝廷土地的罪行,不允议和,随后发兵攻打。m.xssilu.com 丝路文学网 首发

城门坍塌之后,官军潮水般涌进了王城。思陆法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妻小心腹趁乱狂奔。

往东已经是明朝的势力范围,思陆法自然不会去触霉头;于是,他继续往西跑。

孟养已经是三宣六慰最西部,也是缅甸的最西部,再往西,就不再是明朝的势力范围,而是印度。

太宗去世后,明朝施行战略收缩,不仅放弃安南,也放弃了对南洋的经营;但过去十多年,明朝对那里的了解并不少。

汪舜华对包括印度在内的南洋各国相当感兴趣,谁让赶上了好时候呢?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长在她身边的沐琮,对那里兴趣很大。

因为那里盛产粮食。

这些年,明朝大量从南洋进口粮食,其中不少就来自那里。

至少号称来自那里。

农耕民族,对盛产粮食的地方总是有特别的感情。

汪舜华在中央军校一遍遍的向帝国将领宣扬着南洋的丰饶和富足,甚至毫不掩饰地说:“此乃天赐之地。”

天赐不取,反受其咎。

此时的印度仍然不是统一的国家,十六雄国之后,孔雀王朝、笈多时代、拉其普特人、德里苏丹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王权,而在中央王权之外,还有无数的小邦国。

而就是德里苏丹国,已经经历了奴隶王朝、卡尔吉王朝、图格鲁克王朝、赛义德王朝、洛迪王朝5个王朝30个苏丹的统治。他们彼此没有家族关系,甚至没有种族关系。历史上再过50年,将被突厥人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所灭,建立莫卧儿帝国。

沐琮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历史进程。

如今在位的,是洛迪王朝也叫罗第王朝的开国之君,巴赫鲁尔.罗第。

他原是为赛义德王朝信德总督,在23年前,夺取了德里,建立了了罗第王朝,管辖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包括信德、旁遮普、北方邦等地区。

这些年双方经贸往来不断加强,虽然不像后世那么了解,但罗第知道孟养,也知道明朝;沐琮自然也知道罗第王朝。

要去往印度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否则玄奘法师也不用跋山涉水万里迢迢,历朝也不会没有征服这块宝地了。

印度和缅甸之间,隔着巴特开山。

这是阿拉干山脉主脉,喜马拉雅山脉东南山麓,下有卢谢山,卢夏山,米佐山三条山脉,其中卢夏山位迎风面具有全世界最高的年雨量。

因此,巴特开山是天然的地理分界线。

思陆法世代居住在这里,因此熟悉地理,带着心腹翻山越岭跑了;但是明朝官军毕竟不是土著,对三宣六慰了解就很有限,何况这些偏远地区?再说,这里气候和中原大不相同。

关山难越,何况劳师远征,按说敌人也消灭了,预期目标也达到了,可以打道回府了,但是沐琮不这么想。

朝思暮想的土地就在眼前了,怎么可能放弃?

沐琮没有跟在思陆法后面追,这个时候,思陆法已经不重要了。

至少没那么重要。

他帅兵到海边,一边停兵修整,一边派人收罗船只,同时派人带着翻译前往德里觐见素丹罗第,要求他协助捉拿思陆法。

走水路肯定要比走山路快一些,因此明朝使者到德里的时候,罗第还没有接到思陆法的消息,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不过明朝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他还是很客气的打发了。

使者走了不久,就接到了思陆法前来投靠的消息,罗第召集群臣商量。

有说要捉拿他交给明朝的,有说要留着他对付明朝的,最终罗第折中,准备见了思陆法之后再做决定。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知道沐琮的使者已经来了,生死只在一念之间,思陆法也就很乖觉,向罗第呈上了大量的宝物——这是不够的,毕竟是仓皇逃脱出来的,即便走的时候带了不少宝物,经过这样的长途跋涉,也剩下不了多少。

但是思陆法自有办法——他向罗第介绍了缅甸等地的物产和风俗民情,同时渲染了明朝军事的强大和野心:“他们绝不甘于拿下三宣六慰,而是要扫清六合。”

罗第皱着眉头,久久没有说话,直到他接过思陆法献上的地图,摩挲着手中璀璨的翡翠,终于下定了决心。

三个月后,当明朝的使者再次来到德里,说得到消息,思陆法已经前来投奔,恳求罗第将其交还的时候,被罗第冷漠的拒绝:“你们不要听信谗言,这里没有思陆法。”

送走了明朝使者,罗第又拿过地图,开始研究是翻过巴特开山,还是建造战船,从海上过去。

不用研究了。

建极十七年正月二十四日,沐琮亲率大军三万,乘坐南海巡检司的战船向印度进发。

汪舜华知道平定了三宣六慰,大喜过望;要求沐琮继续进兵,拿下印度,为此不顾朝野反对,让航海伯张能率南海巡检司全力配合。

看来汪太后是真的吃了秤砣铁了心。

大家叹息着,交换了一个不安的眼神:“几个小孩子,初生牛犊不怕虎,劳师远征,哪里是那么好打的?搞不好就是送人头的。”

——这一仗要是输了,应该也不会伤筋动骨,汪太后倒是消停了,退回后宫了。

朝臣们都在等着战败的消息传来,一起向太后施压,要求她还政;很多人甚至开始商量奏疏的措辞了。

甚至皇帝,也拽紧了拳头。3

三军将士当然抱定必胜的信念,但几乎所有人,包括沐琮都认为,在德里苏丹国会遇到极大的阻力,至少要付出相当大的牺牲之后,才能获得胜利。

然而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场仗打的异乎寻常的顺利。

孟加拉湾北部约160公里。官军在缅甸吉大港出发,两天后在港口呼格里登陆,这里因为靠近明朝,成为一座新兴的港口。

官军骑上快马顺着恒河一路往西,似乎没有遭到怎样激烈的抵抗。巴特那城里的人们还是在虔诚的祝祷,似乎没受到什么影响;而玄奘大师曾经浓墨重彩记叙的曲女城,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早在四百多年前的伽色尼王朝时期,这里发生过一次惨烈的战争,以致城池被毁,从此只留下了一个传说。

小邦国还组织了一下抵抗,但那些原始的武器在已经鸟枪换炮的明朝军人眼中比烧火棍好不到哪里去,官军几乎是一路平推,以至于后来听到明朝军马到来的消息,守兵就自动望风而逃。

而普通百姓看着这些服饰完全不同的外国人,也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恶意,大家围观着,嬉笑着,甚至载歌载舞,如果不是相貌服装大不相同,官军简直要以为这里的百姓饱受压迫,早就民怨沸腾,这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看到恒河里的浮尸,和沿途衣衫褴褛的奴隶,沐琮和全军上下都振奋起来:“要顺天意、应民心,伐无道、诛暴君!”

仅仅三个月,三月初,官军就来到了三千多里外的德里附近,也就是在那里,官军遭到了登陆后第一次有力的抵抗。

罗第已经得到明朝登陆的消息了——这是废话,城邦相继陷落,不知道才叫见鬼。

本来就打算打过去,既然你要送上门,那我就笑纳了。

于是,罗第召集全国军队,组成一支30万人的强大军队在距离德里200多公里外的阿格拉与远道而来的明朝军队展开决战。

这正合沐琮的心意。

他不怕罗第大军决战,反而怕他坚壁清野,后勤无法支撑。

已经见识过蒙古人火器的威力,但明朝火器的力量还是把印度人打蒙了。

汪太后高度重视火器的研发和应用,不仅自己亲自上场演示,还提出了一些改良建议;此外大量招募优秀的工匠,同时把火器的研发作为宗室勋贵和武将考试袭职考试的特科只要在这上面有特长、有建树,就允许你袭职;胡世荣因为在这方面出色,就尚了公主;最重要的是舍得砸钱,拨经费的时候从来不含糊。

这样的大手笔,自然是朝野上下同心协力,还真的涌现了不少专家,包括茅珪、徐启以及戴志等等,这也让很多可能本来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才产生的火器现在就出现在明朝将士的手中。1

“火器之神”胡元澄之子胡叔林子承父业,并对父亲留下的各种火器进行改良。早在永乐年间就大显神威的大将军炮重新焕发活力。这种火炮是明朝本土火炮中类型最多、口径最大的火炮。其前期多为铜炮,到了中后期慢慢替换为锻铁炮,重量在数百斤至八九千斤不等。一千斤以下的大炮用于行阵野战,一千斤以上的大炮则由于体重难举,用在城墙、关隘、堡台上与轻型火器一起配合防守。

即便如此,这种炮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难以机动。

改进后的炮仅重140斤,十分轻便,平常就只放在车上或者骡马背上,跟随者军队移动。此外,还设置了照门准星用来瞄准,每门火炮装火炮8两,使用大铅弹一枚重三斤,小铅弹一百枚重3—4钱。使用的时候,士兵把威远炮取下来放置在地上,对着准星照门瞄准敌人估测距离,然后调整火炮角度进行打击。等到敌人冲得近了,直接一轮火炮齐射打过去。大炮弹直入敌阵,打出一条血渠,小炮弹四散飞舞,清出一片血雨,势若雷霆不可阻挡。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