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回到明朝当太后 > 291、安西(上)

291、安西(上)

作者:雁于飞87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正在营房磨枪准备帅军出关再来一波春夏攻势的王越,得到汪舜华的紧急诏令:出关的事交给李定,你带着一批青年将佐,从甘肃、陕西等地调兵,奔赴西北战场。m xssilu com 丝路文 学网 首发

朝鲜和琉球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朝廷,将士们无不渴望杀敌立功,荣妻荫子;而汪志平案发后,朝臣众口一词的赞同皇帝大义灭亲,市井坊间传言纷纷,汪舜华很明白,这是在为逼迫自己还政造势。2

要想转移朝野的焦点,改封宗室是远远不够的,须要有一场战争来提振精神。

这场战争的战果越大,自己就越有合法性。

只能赢,不能输。

王越与沐琮并称当代名将,这样的大战,当仁不让。

临行前太后面授机宜:“要不惜一切代价,铲除那些反抗朝廷、不归王化的叛乱分子,用以扶持正道、收拾人心!”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王越会听不懂?上马抡枪就直奔前线,管你信什么的,看看刀枪长不长眼睛!

——既然太后定调是敌我矛盾,王越还真不含糊,拿出比打蒙古人还满血的状态,宁可错杀不肯放过,一路打打杀杀,杀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甚至投降了照样诛杀。

速檀阿力是个狂热分子,占领哈密之后,排斥异己,流放佛教僧侣,拆毁佛寺,焚烧佛经,用刑罚迫使人民遵守新的教规。

百姓早就不满,现在明朝军队来,自然是欢天喜地;针对明朝采取的措施,更是积极支持。很快,才建成不久的寺庙被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吐鲁番方面派出的神职人员也被愤怒的群众一通打杀。

——直到一年前程敏政等人回京,明朝才真正弄清楚速檀阿力的来历。

简单来说,就是当年铁木真留下的察合台汗国后代。不过进了城,到底是像从前一样在草原上放羊,还是呆在城里过小日子,内部一直争论不断,于是在元朝中叶分裂为东察合台汗国与西察合台汗国。

分裂只是开始。元朝武德充沛,四海臣服,于是开始内斗,西察合台汗国25年间,换了10个汗,全部是谋杀前任抢到的,比起血腥的盛唐,丝毫不让。

这样严重的内讧自然严重损耗了国力,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实际上亡于帖木儿帝国,至1402年统彻底终结。

东察合台汗国同样不能安宁。1432年歪思死了,几个儿子互相不服,王国分裂。光是亦力把里就一分为三。其中一支仍采用亦力把里的名义,设都帐于伊宁,东起北塔山,西到塔什干,北界额敏河至巴尔喀什湖一线,南包天山山脉,为明朝附属国;天山以南、葱岭以东博斯腾湖以西的广大地方,虽然名义上还是隶属汗国,但实际上由杜格拉特部埃米尔控制,后来建立了叶尔羌汗国;另一支则以吐鲁番为中心。

而现在的吐鲁番的头目阿力,也叫羽奴思。是歪思汗的长子,弟弟也先不花二世。

父亲死后,两兄弟争位,打不过弟弟就跑了,后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从他弟弟手里抢了一些土地,把东察合台汗国再一分为二;也就是那一年,他弟弟挂了,继位的孙子年纪小,也被人杀了。

阿力终于迎来了春天,统治整个东察合台汗国。与卫拉特人作战,力排众议定居在草原边的城市;与此同时,以吐鲁番为基地东进。

也就是这个时候,程敏政感到不寒而栗:如果任由此人坐大,屡犯边廷,那么西北地区以后还会得到安宁吗?就算闭了眼睛当不知道,他们会就此停止扩张的步伐吗?当年铁木真可是让全部汉人俯首称臣!

——要命的是,铁木真也好,忽必烈也好,就是马背上的莽夫,无非是抢劫金银财物、子女玉帛而已;而现在的察合台汗国因为信仰问题先是分裂,然后大开杀戒,以后如果侵占了中土,那么还容得下孔圣人的子弟吗?

听着他的担忧,下面的重臣都皱紧了眉头。

当然,还是有人认为这不过杞人忧天,但是汪舜华支持——废话,当初派程敏政去,就是因为他是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而且翰林官,承担了写史书的重任,肯定会格外珍惜这次机会,努力观察。

临行之时,汪舜华很是语重心长:“你是状元出身,是记录历史的人,也可以是书写历史、创造历史的人。朝廷对你希望很高,要珍惜这个机会。”

他的回复也证实了她的担忧。

但是显然,朝廷的反对声是相当大的:“那里千里旷地,地广人稀,距离中原地区太远,土地贫瘠,劳师动众,得不偿失。当年太祖就没有纳入版图,与其如此,不如放弃这片不毛之地。”

汪舜华想到历史上几百年后,似乎也有这样的一种争论。

果然,科技改变生活,改变世界。如果这些人知道新疆地大物博,物产丰饶,堪称聚宝盆,还敢这么说吗?

程敏政马上说起了东汉“十三将士归玉门”的典故,同时回顾了唐朝安史之乱后,安西都护府的数千将士在与朝廷失去联系后,仍然苦苦坚持四十多年的往事。

汪舜华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相关的介绍,

尤其那个著名的转账广告,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还是忍不住热血澎湃。

她看着地图,问:“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哪里?”

程敏政指给她。

汪舜华问:“陆游日思夜想,希望戍守的轮台在哪里?”

指出来。

汪舜华问:“汉武帝设立的西域都护府是哪一片地方?”

指出来。

“唐太宗设立的安西都护府在哪里?”

指出来。

“似乎后来还有北庭都护府?”

武则天设立的,指出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楼兰在哪里?”

指出来。

“李白生于碎叶,在哪里?”???!!!

好吧,先指出来。

——有点不确定,姑且算吧。

“原来是汉唐故地。”

汪舜华顿了一顿,笑道:“就算是为了李白,这个地方也应该属于天朝。”

她又问:“当年周穆王西巡会王母的天池在哪里?”???

这好像是传说吧?

不知道也不要紧:“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在哪里?”

好说。

“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在哪里?”

更好说。

汪舜华看着地图不说话,下面却知道该怎么说。

程敏政绘声绘色说起吐鲁番等地的情形:“一是物产丰饶,和田玉就出自那里;而且盛产瓜果,葡萄什么的就是从那里传过来的,西瓜、甜瓜什么的甜的爽口;以后若收归天朝,估计种植稻桑什么的都使的;二是形势严峻。西域诸国都是前元余孽,和瓦剌鞑靼互相勾结,威胁边庭;尤其现在不服王化,反而想以夷变夏!倘若太后坐视不理,臣恐五十年后,不独西域,甚至西北甘肃宁夏等省,亦将受其波及。”1

很好,老娘要的就是这句话。

当然,下面还是有不服气的:“西域那地,千里旷野,春风不度,雨露不沾,怎么可能种植稻桑?你别想骗太后!”

程敏政反驳:“你有没去过,凭什么说我骗人?西域虽然没有降雨,但是那里有积雪融化的河流,否则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王国存在?”

他还说起西域尤其吐鲁番存在的一种坎儿井:“在《史记》和《汉书》都有存在,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四部分组成。那里的地形很特别,四面环山,中间最低,宛如盆底。其中北部和西部高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地下。当地人利用山的坡度,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所以才能养活这么些人。”

好了,知道你没说谎。

丘浚支持了收复西域的提议,能不能种地先不说,关键这里是通往西方的要道——都知道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有两条:一是陆上,一是海上——当然现在没有这个说法,但是历史书在那里摆着,对外贸易的路径大家还是知道的。以前闭关锁国,直到十四年前汪太后公然违背祖制开放海禁,终于打开了海上通道,带来了滚滚财源。如今每年光是关税就四五百万两,此外还有数量相当的国企红利,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更别说多少中央和地方的工厂、以及私人作坊,都是靠着外贸过日子——明朝出口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商品不仅风靡日本、琉球等国,在南方各国乃至更遥远的地方同样深受欢迎;此外,进口的大量粮食——甭管是不是南洋生产的,总归运到北京了,也缓解了北方缺粮的问题。现在要说禁海,民间怎么样不好说,朝廷官员是绝对不肯的,尤其东南沿海各地——体制内的工资和福利还指望这一块呢!

海上丝路算是通了,但是路上丝路并没有打开,就是因为盘踞在这里的势力。他们拦截过往商人,甚至抢劫行商;此外,明朝因为他们和北方的关系,也不愿意和西北做生意——怕他们当倒爷,拿明朝的铁器或者食盐去北方换马。

汪舜华几次三番下旨,严禁地方和民间私下交易。

现在丘浚就希望扫清这些障碍,畅通陆上丝绸之路,维护商贸的繁盛,这样才好收缴更多的关税和商税。

他还指出:“路上丝路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海上丝路。海船一离了港,就在海上漂泊,直到下一个港口,所以养活的就是几个港口;而路上丝路则不同,商队得由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所以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的繁荣发展。”

还有个因素也要考虑:北方还没有平定!鞑靼、瓦剌都是蒙古余部,和同为蒙古余部的西域各国同源,往来密切。只有占领了西域,切断他们的联系,朝廷才能全力北伐。

汪舜华点头,果然,能青史留名的就是不一样!

还有个不能说的理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应该占据君士坦丁堡了,欧洲正在忙着开辟新航路;明朝通过海路不能到达欧洲,走路上倒可能实现。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