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回到明朝当太后 > 281、皇帝大婚(建极十)

281、皇帝大婚(建极十)

作者:雁于飞87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建极十六年的第一天,丽日当空,艳阳高照;西风烈烈,旌旗招展。m.xssilu.com 丝路文学网 首发

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

皇帝一如既往的主持亲耕,却再也没有当初的兴奋,表情淡淡的,宛如播报新闻一样的报告整个流程。

汪舜华知道,他这是在彰显自己的不满。

正月十六日,比历史上早七年,汪舜华决定趁热打铁,诏命王越为平虏将军,充总兵官,会同朱永前往讨亦思马因。

二月,大军至延绥,王越侦察到亦思马因已经西迁到威宁海,于是说服朱永率大军从南路走,自己沿边境往榆林。二十二日,他率领精兵两万,出孤店关,昼伏夜行;二十七日至猫儿庄。当时天降大风雪,王越率精骑连夜奔袭至威宁海,纵兵掩杀,大获全胜,亦思马因落荒而逃。

历史上参加这一战的还有著名的达延汗和他的传奇英雄妻子满都海,达延汗仅以身逃,满都海战死;但这回满都海还年轻,带着老公跑了。2

此役,明军斩首437级,生擒幼男妇女近百人,获马驼牛羊共千余只,盔甲、弓箭、皮袄等一万余件。

消息传来,朝野振奋,首辅商辂喜不自胜不说,百官也纷纷恭贺,认为自永乐以来,唯此夺其气。

兵部尚书程信也称颂:“威宁之捷,足称敌忾。”

历史上王越靠这一战拿到了伯爵,但现在他已经是侯爵,汪舜华没有给世券,不过下旨涨了二百石工资,赏了五十顷土地。

她召见了王越,说的很清楚:“域内未清,非将军解甲之日。”

同时叮嘱王越:“好生审问俘虏,多和北方切磋,务求知己知彼。”

王越磕了头退下了,他很清楚,汪太后是把扫平北方的神圣使命交给自己了;回去收拾行囊,准备再次发动夏季攻势。

前两年太皇太后丧期,不能动武,倒让你们蹬鼻子上脸了!

今年最重要的事,毫无疑问是皇帝大婚。

六月二十六日是皇帝二十周岁万寿,再不成婚,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此前群臣反复上表,皇帝守孝,以日易月.

但汪太后坚持,先是搬出《周礼》:“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又搬出《黄帝内经》:“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20岁才是结婚的黄金时期,否则自己还没长成,结了婚,对自己和孩子都不好——看看长孙皇后十三岁结婚,结果生的孩子都不算长寿,这才让武媚娘夺得了江山。”???!!!

好吧,你是太后,你说了算。

去年闰年,多了一个九月,因此八月里太皇太后的丧就算服满了;准皇后于氏是在室女为祖父服丧,她的父亲于冕还在,齐衰不杖期,建极十四年就出了孝;只是赶上了太皇太后崩逝,只能再推迟三年。

皇帝皇后带头行孝道,下面一万个不满意,也只能忍着。

北方捷报在万寿节前传到北京,四万大军再次出关,杀敌二万余,各部落纷纷纷远窜。

看来这几年厉马秣兵出了成效,虽然其中肯定有不少老弱和孕妇。

皇帝难得高兴:好兆头啊!

汪舜华没有丝毫放松:还是不够,接着打!

三月里,又一波壮士取得了武进士的资格;永康长公主则主持亲蚕;与此同时,汪舜华命翰林院侍读学士程敏政为使,前往吐鲁番,要求归还哈密。

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个走流程的事。

吐鲁番是不可能归还哈密的,废话,好不容易吃下来,怎么可能因为一纸文书就吐出来?世界上有这样的好事吗?

何况汪太后觊觎的不只是吐鲁番和哈密,而是整个西域。

西域毕竟不同于内地,不同于安南甚至朝鲜,安南曾经是大明的土地,放弃了也就几十年,加上屡次犯边,阻力不会特别大;朝鲜小国,也来趁火打劫,不收拾他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但是新疆境内势力很多,加上地方很远、很大,要收拾起来真不是一句话的功夫。开国以来,对西域地区实施羁縻控制,而非实际控制,如果没有过得去的理由,朝臣是不会允许在那里大动干戈的——吐鲁番固然不是好鸟,但是蒙古是不共戴天的死敌!

汪舜华自有办法。

去年哈密的难民进京的时候,汪舜华特意召见了几位耆老,听他们谈到了吐鲁番的风俗,当然不是信奉的内地的儒释道;因此今年派程敏政带着庞大的使者团出发的时候,就吩咐他们要注意留心当地军马动向以及风俗民情。

当然,这是下半年的事情了。

八月初,为太皇太后举行禫祭,也就是除服。

过去两年多,宫中不鸣钟鼓,能免的宴席都免了,太后皇帝平时素服,称得上尽孝了。因此,宗室和群臣都多了一份敬重。

十月初,皇帝大婚。

古代只有皇帝结婚,才能称为“大婚”,其他的,哪怕太子,都不能这样称呼。历史上明孝宗为太子纳妃,百官上表祝贺,

其中有人用了“大婚”,结果被宪宗发作,差点挨了一顿板子。

皇帝的大婚不是那么好遇到的,因为很多皇帝登基的时候年龄不小,不仅老婆,连孩子都有了;或者年龄太小,没等到结婚就挂了。

明朝迄今已经经历了八位皇帝,赶在任上娶老婆的,宪宗和吴皇后的大婚让她搅了,除了前面的隐帝,就是现在的皇帝。

既然能称为大婚,礼仪自然格外隆重。

天子纳后,严格依照古代六礼而行,要行纳彩、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发册奉迎之礼,只是没有亲迎之礼。其中纳彩、问名是相亲,纳吉、纳征是定亲,告期、发册奉迎是成亲。完婚的帝后,还要拜见太后,分别接受百官、亲王及内命妇和外命妇的庆贺;最后,行盥馈礼仪。

汪舜华看着礼部呈上来的注仪,洋洋数千言,什么人什么时辰站什么地方说什么话磕多少头都是明明白白,觉得相当头大;但没办法,规矩就是这样,不隆重就显示不出重要。

仪式这样隆重,所赐的礼物也相当可观,其中直接给于家的黄金900两,花银3800两,此外还有各种珍珠、胭脂、锦缎绸绢绵帛丝等日用品,以及猪羊鹅这些家禽、酒茶白米白面圆饼这些日用杂货,和各种糖类,以及赐给皇后本人的各种衣料、各种首饰、各色衣服、各色床被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赐给皇后的金册、金宝、翟服。

汪舜华想了想,添了几笔,金加了1100两,总2000两;花银加了6200两,总10000两;一般的衣服纱罗之类的原是单的,改成双。

钦天监选定大婚礼日期:九月初十日奏告天地宗庙,九月十二日传制,遣官持节行纳采问名礼;十月初二日传制,遣官持节行纳吉纳徵告期礼,十月十二日传制,遣官持节行发册奉迎礼。

汪舜华批准同意,同时下旨,命襄王为正使、建极殿大学士商辂为副使;英国公张懋告天地、魏国公徐俌告宗庙。

虽然每三年北京就有一次盛大的集体婚礼,尤其此前永安长公主、永宁长公主的婚礼都相当热闹,但与皇帝大婚相比,却又不足道了。

因此,进入八月,京城的温度并没有明显的下降,反倒更加热闹。

外面办事的官员进进出出,来来回回,但独有汪舜华和皇帝都是心事重重地。

汪舜华决定找儿子谈谈。

朱家的基因应该很强大,皇帝长得极像先帝,有那么一霎那,汪舜华恍然看到世宗又出现在她面前。

然而他不是世宗。

世宗毕竟是亲王出身,一向以富贵闲人自居,性格温文甚至柔弱;而他四岁登基为帝,虽然大权一直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但毕竟不同于一般亲王,尤其这两年已经开始听政,料理政事,更多的是英气和身为帝王的霸气,还夹杂着点桀骜不驯的叛逆气质。

汪舜华看着儿子,许久,终于露出一个笑容:“这么多年,你终于长大了。你父亲在天有灵,应该瞑目了。”

皇帝也看着母亲:“这么些年来,母后辛苦了,好在儿子如今成人,您也终于可以轻松了。”

汪舜华听出了他话里的含义:“是啊,我也盼着这一天,盼着你真正成熟,接管大明的江山;我才好退回内宫,含饴弄孙,安享晚年。”

皇帝似乎有点委屈,又有点不甘:“母后,我已经长大了。”

汪舜华笑笑,没有说话。2

这天晚上,对母子俩来说,都注定了是不眠之夜。

经过一系列繁复甚至冗杂的礼节,终于,十月十二日,皇帝大婚。

汪舜华在宫里看着满天的烟火,听着身后公主命妇们的嬉笑声,和远远传来的各种鼓乐声,一时百感交集,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次日一早,汪舜华就醒了,确切的说,昨晚就没有入睡。

任由宫人服侍着梳洗更衣,看看镜中的自己,珠光宝气,然而斑白的鬓发、眼角的皱纹,是怎么也掩盖不住。

扶着腰起来,腰椎间盘都很突出啊。

亲戚最近走动也不那么频繁了。

然而,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

宫女禀告说皇帝皇后已经到了,汪舜华这才起身出来,果然帝后皆礼服等候。

看着皇后在下面忙忙碌碌,汪舜华很难不去想二十八年前,她也曾这样服侍钱皇后。

果然,时光不会放过任何人。

汪舜华笑笑,招皇后近前,拉着她的手细看。

于锦鸾并不是绝代佳人,在民间还可以说清秀佳人,但后宫佳丽中,并不突出。不过毕竟年轻,又兼气质端庄,如今被满身金玉珠宝烘托着,倒是显得明丽端方。

汪舜华笑道:“好孩子,总算把你盼进门了。”

于锦鸾低着头,发出了礼貌的微笑。

汪舜华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皇帝:“以后有你照顾皇帝,我就放心了。”

她招呼皇帝近前,握住两人的手,意味深长:“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你们夫妻和睦,子孙绵长,不仅是皇室的福气,也是江山社稷、天下万民的福气。历代凡帝后和睦、子嗣隆昌者,无不海内熙然泰和;凡耽于女色,夫妇失和者,或丢失土地,或丧师辱国。皇帝,你要引以为鉴。帝王致治之道,必先于正家;人君敦化之端,尤资于得配。所以慎选六宫之表率,实图为万国之母仪。皇后是你父皇和我苦心为你选的,出身名门,躬履纯和,言动无违,懿德幽闲。你要好好对她。”

皇帝低头称是。

皇帝皇后回宫去了,昨天太累了,他们需要好好休息。

第二天,帝后再次前来拜见,汪舜华明显看到皇后的神色与昨日不同,轻松欢快了些。今天皇帝穿着冕服,皇后翟衣,都是青春年少,倒真有点珠联璧合的感觉。

两人到她面前,行八拜礼。

汪舜华乐呵呵的:“你们今天事多,早点回去吧。”

皇帝皇后行了礼就退下了,今天确实事情多,皇帝回乾清宫,换了衣服出来升座,接受皇后的八拜礼。

此前是夫妻,现在是君臣。

皇帝淡淡的:“你回宫,接受朝贺吧。”

皇后回宫接受嫔御公主及六尚等女官的朝贺礼,皇帝刚结婚,自然是没有嫔御的,都是他伯父和他父亲留下的,内命妇以周贵妃为首,外命妇以永安长公主和亲王妃打头;接着轮到各监局内官内使。

与此同时,皇帝御皇极殿颁诏,宣布已经册封于氏为皇后,同时大赦天下。

这是建极改元以来,第一次大赦,宗室群臣自然俯首称贺。

第二天一早,皇帝衮冕御中极殿,亲王八拜,次执事官五拜;遂升皇极殿,百官进表,行庆贺礼。

与此同时,太后皇后各礼服升座,接受亲王的八拜礼,仍然是襄王为首;随后内外命妇庆贺、外命妇进表笺。

忻王亲自斫造了一把瑶琴,名曰“洛象”,音雄而坚,韵长而留。型制却是忻王独创。全身朱漆兼带黑斑,红艳悦目。龙池上刻篆书“洛象”二字,两旁刻篆书“地平天成,神龟出洛。戢拨禹勲,崇德作乐。”

皇帝很高兴,汪舜华也认为忻王很有心。

此琴音色洪亮清畅,甚得皇帝喜欢,坊间一时仿作成风,号称“洛象式”。

次日行盥馈礼,宣告大婚圆满完成。2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