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键侠 > 第十章、剑南新篇

第十章、剑南新篇

作者:赤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手机直接访问:

崔措十月怀胎,一朝临盆,李汲不好的预感果然成真——妻子难产了。

那几日李汲急得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全城大搜稳婆,齐聚衙署会诊。其实他完全信不过那些走街串巷的婆娘,问题是这年月女科医生太少,别说生产了,即便普通妇科病,一般情况下也只能找那些婆娘来,用基本上不靠谱的民间手法诊疗……

可是没想到这人越多吧,主意也多,七嘴八舌,谁都说服不了谁。李汲虽然根据后世的见识,将那些明显不靠谱的馊主意都给排除掉了,剩下还有七八种方案,看着貌似都有些道理,他完全拿不定主意。

崔措僵卧呼痛,已然六七个时辰了,却还毫无生产的迹象,眼见体力快速衰退,再这样下去,估计会一尸两命啊!李汲在屋外彷徨无措,甚至于以头撞墙——和政公主难产薨逝的噩耗传来时日不久,他实在不能想象,倘若妻子也步其后尘,自己又该怎么办呢?

人到了这个地步,那真是凭空掉下根稻草来都会一把抓住啊。李汲不由得双手合十,望天祷告:“道祖、佛陀,不拒哪路神仙,若能救下我妻,李某从此就信教了,终生虔诚供奉……哪怕是耶和华或者安拉也成啊,你们谁肯显灵,且救救措儿吧?”

正在慌乱之际,门上来报:“有一坤道在门首,说能救得了夫人性命。”

李汲二话不说,直接一阵疾跑,冲出了衙署正门。果见一青衫女道,修体长身,背向而立。李汲拱手问道:“不知道长自何处来?”

那女道倏然转过身,朝他微微一笑:“李将军,别来无恙啊。”

李汲定睛一瞧,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是焦……是谢师,缘何到此?”

原来这女道并非旁人,正是昔年曾在衡山上遇见过的谢自然——本名唤作焦静真,是精精儿的师父,勉强可算是崔措的师祖。

谢自然朝李汲一拱手:“贫道游方各州,恰好抵此元城,听说尊夫人难产……”

“我妻也算是谢师一脉,恳请出手相救……不过,您懂得接生么?”

谢自然摇摇头:“自然是不懂的……”随即莞尔一笑——“但多多少少,有些救命的手段。”

李汲本能地一伸手,就要去扯谢自然,也不知道对方怎么将袖一摆,他就抓了一个空。谢自然道:“将军不必惶急,头前带路便是。”

急引谢自然来到崔措的寝室,谢自然进去按了按脉,李汲眼巴巴地盯着她的表情,连声问:“可有救么?”谢自然徐徐摇头道:“生机将断,我若迟来一步,后果不堪设想……但胎儿,怕是保不住了。”

李汲说无妨,您把大人救回来就成啊。

谢自然点点头:“有所不便,将军且在外间等候吧。”

李汲心里七上八下的,跟外间等了小半个钟头——在他感觉,仿佛有小半个世纪那么漫长——好不容易室内妻子的痛呼声渐息,谢自然这才迈步而出,朝李汲点点头:“救过来了。”

崔措产下了一个死婴——是女孩儿——最终在谢自然的诊治下,勉强保住了母亲的性命。李汲自然千恩万谢,谢自然趁机请求道:“还望将军应允贫道一事。”

“谢师请说,但李某所有,无不可允。”

谢自然笑一笑:“并非将军所有——贫道在州中见一女娃儿,根骨上佳,可以传我法术,恳请将军去与其父母说一声吧。”

“不知是哪家的女娃儿?”

“镇将聂锋之女。”

聂锋有个女儿,年方六岁,名唤隐娘,这事儿李汲是知道的——对于麾下将领的家人亲眷,他自然都要有所了解,才方便不时施以恩惠,笼络其心。而且他也知道聂锋不甚保爱此女——因为盼儿子——但不管怎么说吧,终究是亲生骨肉啊,而且年纪还小,怎么舍得跟个道姑走掉呢?

不免有些犹豫,便问谢自然:“谢师所云传授法术,不知是指哪一类……”

“便是尊夫人学过的那些手段。”

“则是谢师俗家时手段,今已皈依道祖,何必再授人些许小术啊?”

谢自然叹息道:“无奈啊,贫道尘缘未尽,不能破妄得道,其根由便在这些微末小术。因而各州访求,欲觅一根骨类我之人,传授其术,同时也断我尘缘。叵耐自衡山一路行来,毫无所见,本欲观尊夫人是否可授——年龄虽然大了些,终究是曾学习过的。然才入元城,尚未得知尊夫人难产事,便见到了那聂家的女娃儿。”

朝着李汲深深一揖:“恳请将军相助——并非要聂氏女从此告别俗世,归于道门,但领去七八岁,自使还家。”

李汲没办法——关键谢自然救了自家妻子性命,不能不竭尽所能,设法达成她的心愿啊——只得召来聂锋,好言相商。聂锋初始自然不允,当不得李汲道明其中因由,并且反复求恳,甚至于不顾尊卑上下,都快跪下来给聂锋磕头了,聂锋这才问道:

“若那坤道以小女为要挟,才肯打救夫人,还则罢了;夫人既已无恙

,节帅为何还要准其所请哪?”

李汲正色道:“谢师先救人,再提条件,光风霁月,李某感佩;则李某既受其恩,若不能如其愿,虽不为失信,却终非做人的道理。固然亏负于君,亦自当有所报偿。”

聂锋叹息道:“罢了,左右不过与人将养几岁,终究还会还家。节帅于某有大恩,某又何惜一女?”

李汲心说你这态度不对啊,难道闺女儿就不重要了么?不过再一想,自己这有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嫌疑,不由得面孔通红,深感惭愧——还好他脸黑,瞧不大出来。

数日之后,谢自然领着聂隐娘去了,李汲则给了聂锋协军都知兵马使的头衔,并加都虞候职。他还打算上奏,表聂锋为从五品下的上府果毅都尉,但聂锋只受其职,不领其品,他说我又不是卖闺女儿……

——————————

时光荏苒,倏忽而过,很快便迈入了永泰二年。

二月,张献诚率兵入蜀,与崔旰大战于梓州。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崔旰竟然以寡破众,大败官军,张献诚仅以身免,就连朝廷所授旌节都为崔旰所夺。

旋即杜鸿渐进入蜀境,闻听张献诚已败,不由得深感畏惧,于是派人前去跟崔旰谈判,答应为他向朝廷求情。崔旰卑辞厚赂,恭迎杜鸿渐进入成都,双方相谈甚欢……

当然啦,成都及附近各县,仍旧掌控在崔旰手中,杜鸿渐将州府事一以委之,本人不过垂拱而已。并且他还信守承诺,上奏向朝廷推荐崔旰,请求将剑南西川节度使一职让与崔旰。

李汲在魏博,要到六月份方才听闻此事,先是吃惊:“果然是御蕃的名将,这崔旰竟如此能战!”随即却又叹息:“杜公志气消磨,一至于此啊……”

杜鸿渐本为朔方军留后,是拥戴李亨登基的大功臣,这能被郭子仪瞧上,任以留后重任的家伙,能力可能差吗?但自外镇转入中朝以后,杜鸿渐却日益颓废下去,李汲在长安时便听闻,他终日念佛,不理政事……若非如此,元载也不肯援引其入政事堂,帮忙自己做个摆设了;也正因为如此,杜鸿渐还想着再回长安城去享清福呢,谁耐烦管蜀中这一摊子烂事儿?

李汲跑去找尚未痊愈,还在安养的崔措,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卿家七兄做得好大事!”

崔旰就此转危为安,加之李适受了李汲的请托,帮忙说项,于是李豫无奈之下,只得任命崔旰为成都尹、西川节度行军司马;其余蜀中诸将,如柏贞节、杨子琳、李昌夔等,亦各授本州刺史。就仅仅罢免了杀害郭英乂的凶手——普州刺史韩澄。

蜀乱由此而平——在朝廷主动妥协的前提下——但李豫仍不许杜鸿渐还京,哪怕仅仅当作一面旗子,你也给我再在成都插上几年吧。

消息又通过进奏官禀报魏博,李汲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再次上奏,弹劾田承嗣,恳请朝廷下旨征讨。

因为去岁奏上,李豫不理,仅仅是更换了天雄军监军使的人选,并命其劝说田承嗣,拆掉安、史父子四人的祠堂罢了,奈何田承嗣自恃天高皇帝远,丝毫不为所动。

——李汲还担心,倘若田承嗣就此低头,自己不大能够说动朝廷大张挞伐呢,好在那厮狂妄得紧,就真敢硬顶着偌大的罪名狂拉仇恨。

奏至长安,有了去岁的前例,卢杞依旧不报兵部、政事堂,而再次通过王驾鹤,将此劾状直呈李豫驾前。当时李豫正在蓬莱殿款待智藏和尚……

唐朝名义上以道教为国教,但受北朝影响,释门的势力始终全方位盖压道门。尤其安史之乱以后,官民人等历经苦难,甚至于对今世已不报什么希望,则自然倾向于宣扬来世的佛教了,导致长安城内释风大盛,上至宰相,下到平民,烧香拜佛者满坑满谷;尤其首相元载,还有以宰相身份出镇西川的杜鸿渐、出镇淮南的王缙,全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受此影响,李豫也逐渐向时流靠拢,这才将胡僧不空三藏(智藏)待若上宾,甚至于封以国公之号。

当下李豫读了李汲的上奏,双眉不由得微微一蹙,拿不定主意。智藏合什问道:“陛下有何烦难处?倘若非关国事,或许老衲可为开解一二。”

李豫却也不瞒他,抖抖手中劾奏:“天雄军使田承嗣不法,魏博李汲已多次上奏,恳请讨伐了——法师于此事又如何看?”

智藏正色说道:“此等事,陛下不当问老衲,在佛眼中,只有世间法,而无国家法,兵者凶器,能不用还是以不用为好。”顿了一顿,却又展颜一笑:“然老衲只能劝陛下以佛法化众,终不能以佛法治国,既然相关兵事,还是与宰相们商议的为好。”

李豫追问道:“法师可识得李汲么?其人是否功名心过重啊?”

智藏答道:“老衲与李施主确乎曾有数面之缘,但见其眸子清亮,心胸也必澄净。且少年人,岂有不望建功立业者?若圣人觉其性情燥急,所奏操切,何不询之以老成之人?”

李豫采纳了智藏的建议,于是暂不通知政事堂,而召司徒、中书令郭子仪入宫,询问他对此事的看法。郭子仪先是推托:“老臣在关中,

于东方事不甚熟稔,陛下这是问道于盲了。”

李豫催促道:“亲家翁是国家上将、社稷干城,既然有关兵事,朕又岂能不问?卿又焉能不答啊?”

李亨、李豫,先后两代皇帝都颇为忌惮郭子仪,为其声望太高,能力太强,恐怕只要攘臂一呼,半壁江山皆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擅自恣的安禄山,远没有忠厚持重的郭子仪来得可怕。但也正因为如此,杨国忠敢劝玄宗杀安禄山,李亨、李豫两朝君臣,却没人敢动郭子仪一根汗毛。尤其老家伙也知机通变,圣命一召,即刻还朝,冷板凳坐得舒泰得很,那就更没理由对他下手啦。

不过虽忌郭子仪,只要把老司徒软禁在长安城内,李豫基本上还是放心的,且逢大事,愿意跟郭子仪商量——只要不让他逸出自家掌心就成啊。终究老司徒于唐如同擎天巨柱一般,李光弼死后,更是所有光环全都聚焦在他头上,朝臣无人不敬,外藩无人不怕——李汲可还差得远呢。

而且在当时人普遍看来,唯郭子仪才是真正的帅才,李汲不过一员猛将罢了。

为此李豫对郭子仪既忌惮,又看重,拼命拉拢,不但封以王爵,拜为司徒、中书令,而且还曾一度想把太宗以后唯有储君才偶尔出任的尚书令之职也授予郭子仪——郭子仪推辞了。

去岁,李豫将十六岁的第四女(若排除掉早夭的灵仙、真定二公主,则是次女)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第六子郭暧,两家联姻,从此私下见面,他只称郭子仪“亲家翁”而不名之。

且说李豫坚持要郭子仪发表意见,老司徒沉吟良久,这才缓缓问道:“不知河北诸镇监军使,于时局有何看法?”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丝路文学网】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