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键侠 > 第十二章、胜算渺茫

第十二章、胜算渺茫

作者:赤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丝路文学网】手机阅读网址 喜欢就分享一下

一回到自己家里,李汲便急忙取纸笔来写下一行字,交给门子,命他“传于奉节郡王”。

文字很简单,就是问英武可汗死了,你姑姑该怎么办?得赶紧把她给接回来呀。李汲知道自己身边除了青鸾外,都是李适的人,尤其这个老门子,他既然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李适放进自己家里来,难道还没有渠道给小家伙送信么?

然而在书斋枯坐了一整晚,却不见李适登门……李汲心中恼恨,却又无法可想,只能第二天晚上继续等着。

直到听闻英武可汗死讯的第三日晚间,静街鼓响过后不久,李适才终于来访。进门后先问:“你便如此顾虑阿姑的安危么?即便丧了偶,阿姑也终不能下嫁你李长卫啊。”

李汲当即双眼一瞪:“殿下说的是什么话?你自家亲姑姑,你不着急,旁人着急还要风言风语?!”

李适赶紧摆手:“休要动怒,玩笑耳。”

其实要说李汲对宁国公主丝毫没有念想,也不尽然,正所谓“知好色而慕少艾”,公主长得挺漂亮啊,是个男人见了就会动动心思吧。但动心是一回事儿,真就此而惦记上了……李汲还没那么风流。

况且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说身份悬殊,一在天上,一在泥涂吧,两人还都姓李,按照这年月的礼法,同姓是绝不能通婚的。很多事情吧,倘若初始便知道毫无希望,一般人也就不会在上面多花心思,自陷泥潭了。

李汲只是觉得,宁国公主实在可怜,且既是我熟识之人,又有好感,怎能见死不救呢?

当即对李适道:“若我唐公主却从回纥陋习,从而被逼殉葬,难道是我唐的荣耀么?唐纥之间,若留下如此心结,将来还怎么可能长久和睦下去?蕃贼方侵西陲,若回纥亦与我为敌,诚国家百姓之大难也!”

李适抬起手来,朝下略略按压,示意李汲稍安勿躁,随即凑近些,压低声音说:“昨日皇太子在新安门,面北而哭,恳请圣人遣使迎回宁国公主。”

李豫在东宫,和他一墙之隔的祖父一样,都等若囚禁,想要去觐见父亲李亨,那也得李亨批准才行,故此只能遥拜。不过他也清楚,老爹随时都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哪,则请求迎回宁国公主的话,是肯定会传到李亨耳朵里去的。

况且李辅国如今暗通李豫父子,他也绝不会从中阻挠——这是表现皇太子忠厚孝悌啊,不是展示才华,让皇帝知道只有益处,没有害处。

其中委曲,李汲也都能猜想得到,心说但愿李豫是真的仁厚,跟他老爹不同,而不是借着妹子蒙难的机会,特意显示自己……

“则圣人可肯纳谏么?究竟做何打算?”

李适轻轻叹了口气,说:“此事也不能急……不知回纥多久会将英武可汗下葬,总须下葬之时,才会论及殉葬之事,能否赶得及拦阻,也只有看天意了。”双手合十,望天祷告道:“但愿祖宗垂怜,保佑阿姑……”

随即又对李汲说:“两国之间,总不可能急遣快马前往,命回纥人勿行旧俗。回纥报丧使来,并云太子移地健将继位,则国家遣使往悼先可汗,并册封后可汗,都需要时间。”

李汲只是催促:“最终如何?”

李适道:“圣人已允准,既然回纥王室并无烝庶母之俗,则宁国公主无所出,当归我唐。而若公主已殉……”说到这里,牙关一咬,“也当将遗骨舆归长安,不可葬于朔漠!”

李汲心说难得啊,李亨难得办桩人事儿。当然也可能不是李亨的主意,而是公卿百官,皆以公主殉葬为耻,都说应该给接回来——我得找人打听打听,实情究竟如何。

就听李适又说:“朝命,以敦煌郡王为使,前往册封移地健为英义建功可汗。”

李汲忙问:“则敦煌王何日启程,多久能到回纥牙帐?”

李适回复道:“敦煌郡王五日后动身,而至于何时能抵回纥牙帐,那便要看你了。”

李汲茫然问道:“与我何干?”随即反应过来——“难道是要我护卫敦煌王前往回纥去么?”

李适点点头,压低声音说:“谁叫你带回了叶护太子……”

李倓私藏叶护太子之事,并没有瞒着李豫父子,李适因此担心,叔父会趁机把叶护太子撒回草原去,谋图抢班夺权。

他说:“叶护太子实为宝货,昔日齐王叔密信至,太子欲命其交还回纥,还是孤献言暂缓此事的。然而,若有数年功夫,使叶护太子徐徐谋划,或可复夺回纥权柄,则其德于我唐,两家交谊,从此深固不拔……”

李汲颔首,只听李适继续说道:“可惜,天不从人愿,英武可汗过早辞世,则若叶护太子仓促行动,必无胜算,反倒会使得移地健更恨我唐,于西陲安定不利啊!因此望你急往陇右,劝说齐王叔,留叶护太子勿遣,甚至于……设谋捕拿之,将来好作为对移地健的制约,或者送归回纥,示恩于移地健。”

李汲叉手道:“殿下顾虑得是,我明日便即动身。”

李适眼望着他,却不说话,李汲诧异地问道:“殿下还有什么吩咐么?”

李适微微摇头:“长卫,你与齐王叔过于亲密了,或也受其影响,竟然不知道善谋自身么?”

“殿下此言何意?”

李适徐徐说道:“其实,若欲使齐王叔勿遣叶护太子,孤出一介使足矣,何必要特遣长卫你去陇右啊?”

李汲恍然大悟:“殿下是要我暂离长安?”

李适点点头:“鱼朝恩近日,颇有设谋暗害你之意,只是时机未至,暂且不发。故此孤才利用这个机会,将你遣出长安去。名义上,是要你领两百英武左军,护卫敦煌郡王前往回纥,其实出长安城后,便可暂且分道,你先去陇右传言,再至河西,与敦煌郡王会合……”

李汲忙道:“多谢殿下看顾,然而……既如此,何不再放我回陇右去?否则怕是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一代啊。”他是实在担心陇右的状况,担心今秋吐蕃人再来侵扰。

李适心说别扯了,我好不容易才把你从陇右给调回来,怎可能再还给齐王叔哪!当下莫测高深地笑一笑,说:“无须烦恼,鱼朝恩在都中,呆不长久的。”同时心里在说:暂时遣你离开长安,则对张皇后方面也可有所交代……

——————————

五天之后,李汲奉命调拨两百英武左军,卫护着敦煌郡王李承寀一行自金光门离开长安城,随即北渡渭水,沿着渭北大道,迤逦向西进发。

计划是先西行至渭州的襄武,然后北上兰州金城、凉州姑臧,再折而向西,逾合黎山而北,从居延海附近出境,直指回纥牙帐所在。李承寀以下,官吏、伕役三百余人,各式车辆四十多乘,队列绵延里许,当然不可能再跟李汲去年那样,抄近路、过戈壁了。

故此三千余里途程,即便往快里算,也得将近两个月,估计等走到乌德鞬山,宁国公主都已然彻底凉了。但这也无法可想,正如李适所说,不可能派一骑快马前往,阻止回纥人依照旧俗人殉啊,对方怎么可能听从?

李汲不由得心中暗叹,宁国公主的安危,只能寄望于老天,或者看公主本人的努力了……多半最终迎回来的,只有梓棺一具……可即便如此,也必须得去迎!

当然更……起码同等重要的,是赶紧驰往陇右,提醒李倓,不要放叶护太子回国去抢班夺权。一则胜算渺茫,反倒坏了唐纥的交谊,二则……回纥内乱之际,即便宁国公主还活着,都有可能卷入政治漩涡,搞得尸骨无存哪。

因而一出长安城,李汲便去向李承寀辞行。李承寀应该是得到过李适的事前告知,也不多问,只说:“勿多耽搁,我将在凉州歇脚,候君前来会合。”

至于请了假要往哪儿去,去做什么,乃至于相关叶护太子之事,李承寀究竟知道多少,李汲并不打算探问,不但无意义,反易泄露机密。

于是只领着两名士卒,打马扬鞭,朝向西方疾驰,七日七夜,几乎人不寄宿,马不解鞍,终于抵达了鄯州城内。随即匆匆来拜李倓,见面后请其屏退左右,告知来意。

孰料李倓苦笑道:“长卫来迟也……”随即摇一摇头:“不,非关长卫之事,也不是孤的失策……”

李汲吃惊地问道:“难道殿下已将叶护太子遣去了么?”

李倓答道:“在长卫看来,孤便如此的颟顸无谋么?前日孤一得知英武可汗辞世的消息,便急召帝德来,要他寄语叶护太子,慎勿于此时返归回纥去。然而帝德却说:‘父丧,儿子岂有不归之理?’并且告知于孤,叶护太子已于两日之前,潜行北返了……”

叶护太子长期掌管回纥西部,则虽遭废黜,进而驱逐,在国中还是拥有不少潜在支持者的;而他寄身陇右,也不会光吃着闲饭静待时局变化,必定与其仍留国内的党羽有所联络啊。故此英武可汗去世的消息,他要比李倓更早几天知道。

当即便要返回草原,去谋夺可汗之位。帝德等人苦苦规劝,说相应准备还没有做好,这时候就回去,咱们没有多大胜算啊。叶护太子却说:“本以为父汗身体尚且壮健,若能多活三五年,我多方策谋,便可有翻盘的机会,奈何……则父汗出猎堕马,得非移地健或其党羽的阴谋么?!

“由此亦不得不铤而走险,以图侥幸。因为我如今返归回纥,还有一两成的机会推翻移地健,而若让移地健正式坐上可汗宝座,甚至于唐廷还加以册封,则恐再无机会了。君等试想,齐王在陇右辛苦御蕃,正寄望于回纥之援,岂肯放我回去,使回纥暂乱呢?天幸齐王尚且不知可汗薨逝的消息,倘若知道,多半会遣人来,假以保护之名,其实拘禁我!”

其实如今他这屋子外头,就有不少李倓派来的人,或明或暗,加以监视。只是就此前的状况来看,叶护太子并没有离开陇右的意图,故此防范得并不怎么严密;但以后,尤其是李倓得知英武可汗去世的消息之后,就肯定不会那么懈怠了。

故此叶护太子坚持立刻潜出唐境,返归回纥去。帝德想要跟从,却被叶护太子劝止了。太子说:“君今在齐王帐下听令,倘若急去,齐王必然知晓,若遣快马来追,恐怕我等俱都出不了唐境。君还是回去,继续敷衍齐王,为我潜归赢得时间吧。”

帝德无奈之下,只能洒泪辞别叶护太子。随即太子使人冒充自己,称病不肯露面,暗中却改换衣衫,连夜潜出藏匿之所,随同三骑,策马急驰而北。

帝德也没有想到,仅仅第三天,李倓便召他前来,要其警告叶护太子,慎勿于此时返归回纥。帝德本待继续隐瞒,偏偏以他的性子,根本不会说谎话,三言两语,就被李倓套明了真情。李倓勃然大怒,当即将帝德拘押起来,随即遣人往追。

但估摸着,追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李汲听闻此言,不由得慨叹道:“真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啊……早知今日,当初便不该留下太子!”

随即请求,去跟帝德见上一面。

帝德被囚禁在一间小黑屋里,已经好些天了,蓬头垢面,污秽不堪,早非昔日雄壮猛将之姿。李汲一见他便问:“叶护太子此去,凶多吉少,君为人臣,为什么不劝谏他呢?”

帝德苦笑道:“因为太子所言有理啊,今日若不辞去,将来恐怕再无归乡之望了——遑论复夺可汗之位?李汲你细想一想,为了唐纥的交谊,一旦移地健坐稳了可汗宝座,难道唐廷……或者是齐王,还会支持太子么?”

李汲答道:“日后的事情,谁都料不准啊,但只有留得青山在,才不怕没柴烧。我听说移地健并不怎么看重唐纥交谊,则将来某一日,或许他会破弃盟约,侵扰我唐,到那时候,不但齐王殿下,便是朝廷,也必愿扶持叶护太子,与移地健相拮抗。”

帝德摇一摇头:“唐纥百年交谊,不是那么容易摧破的,便移地健有此心,也须顾虑各部大人的想法。则若移地健不叛唐,太子将永无回归之日;若移地健叛唐,则说明他根基已固,羽翼已丰,到那时候,即便唐廷支持太子,又有何用?”

李汲问道:“叶护太子此际返归,联络党羽,希图推取代移地健而自立,你老实告诉我,究竟有几成胜算?”

“最多两成。”

【丝路文学网】手机阅读网址 喜欢就分享一下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