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键侠 > 第三十一章、昭君之怨

第三十一章、昭君之怨

作者:赤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提示♂浏览器♂搜索♂\书名/♂.+?\{完♂丝路小说m.xssilu.com}♂可以\快速\找\到\你\看\的\书!

英武可汗已经五十多岁了,就草原游牧民族的平均寿命来说,已近暮年,体力衰退。但他刚娶了个年轻媳妇儿,床笫间已然逞不动勇武,就打算携可敦出外狩猎,展示自己还能骑烈马、拉强弓,是条值得倚靠的强壮汉子。

于是狩猎之时,一个不慎就从马背上载了下来,摔得七荤八素的,最终只能人力抬回牙帐。

顿莫贺达干得信,赶紧出去迎接,倒将李汲等人晾在了一旁。回纥本部忙乱了小半天,直到月上高天,才有人来招呼李汲等唐人去用饭,并且安排寝帐给他们歇息——至于求见可汗、可敦,且等明日再说吧。

李汲一瞧把他们十多个唐人,也包括那小部族遣来做向导的牧人,全都安排在一座寝帐内歇息,就知道今晚没有另一个“梦姑”了……既松了一口气,却也有少许的失望。好在翌日起身,便有人来召唤:“可敦唤李汲去。”

遂被引入金顶大帐,拜见宁国公主。李汲略一打量,只见宁国公主还是唐家打扮,只不过在外面多罩了一件回纥式样的裘皮而已,看面色倒是挺健康,且比在行在时更红润了一些——也不知道是将养的啊,还是太阳晒的。

当即大礼参见,公主急忙摆手:“长卫何必多礼,到我身前来坐。”李汲靠近一些,双手奉上李倓的书信,公主接过后先不打开,而问:“长卫如今是跟着三兄么?三兄见在陇右,身体可还康健?”

李汲回答道:“齐王身体安康,殿下勿念。殿下也知道,齐王素怀大志,有辅弼圣人、太子安定社稷之心,且在长安,终受几个阉奴之气,既向陇右,事务虽繁冗,心情却好了许多,能吃能睡,体格也更壮健了。”然后问道:“殿下又如何,在回纥可习惯么?”

公主面上微露苦笑:“如何能习惯……今日始知何为昭君之怨,且文成、金城两位公主和蕃,是何等的辛苦……”

但随即精神一振,改口道:“只是回纥没有我唐家那么多规矩,不必终日局促于方寸之地,且可汗亦常携我跨马出游,倒似笼中鸟得上高天,与齐王三兄如今的心境,大概差相仿佛吧。若说不习惯,这草原上蔬果太少,每日肉、乳,吃得有些厌气。”

她身旁本有几个回纥女子侍立,闻言急忙跪拜叩首道:“可敦吃得不爽快,都是奴婢的过错,自当命人快马从中原采买些蔬果来,给可敦解油腻。”

公主摆摆手:“不是汝等的过错,也无须劳动人马,专为我采买什么蔬果。我来回纥时日尚浅,多住一段,必定就适应了。”随即下令:“都出去吧,我与李汲是故识,有些家里话要说。”

等到那些侍女退出帐外,公主才朝李汲挤挤眼睛,轻叹道:“唯有说话一句不慎,那些人便左一个请罪,右一个是奴婢的过错,无论我唐还是回纥,全无两样……”随即眉头微皱,说:“且在宫中,下人有得罪的,轰出去便罢了,在这回纥……可汗是真的会杀人哪!”

李汲心说即便在唐朝,难道谁会把宫女、宦官的性命当一回事么?估计也就是轰出去再杀,和当你面处死的区别罢了。你终究是锦衣玉食的公主、可敦,这见识可有点浅薄啊。

想当初若非我闯殿求情,你爹对你哥不也打算下杀手呢吗,难道你全忘记了?

旋即公主又探问李汲的近况,顺便也问问李豫和李泌,李汲就自己知道的,详详细细陈述了一番。这又是小半天的功夫,间中还有回纥人来报:“可汗醒了,要酒吃。”公主皱眉道:“伤还未愈,口干便喝水,吃什么酒?!”命李汲稍待,她转入后帐,停留了一刻多钟时光,才又折返回来。

一直到李汲把公主所关心的几个人的情况都分说了一遍,宁国公主这才打开李倓来信,匆匆看过了,当即苦笑道:“陇右悬危,三兄求援,我本当即刻向可汗恳请,发兵相助——都是亲眷,还说什么报偿?然而……可汗这般情状,恐怕暂时不能发兵也。”

李汲低声问道:“可汗伤得可重么?本也无须可汗亲往……”

公主摇摇头,也压低声音说:“可汗伤势倒不沉重,然终究年老……当此时也,谁肯领兵南下?”

李汲明白了,以英武可汗的岁数,再摔这么一下,真不定哪天就咽气呢;他一死,理论上该由太子移地健继位,但终究才刚易储不久,移地健这新可汗之位未必能够坐得牢靠,回纥内部可能会在交接班时引发骚乱。而即便不发生骚乱吧,一朝天子一朝臣,也肯定会洗一轮牌啊,那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离开牙帐?

你说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呢,偏偏赶上可汗堕马负伤……你要晚几天倒下也好啊!

就听公主又问:“陇右的局势,果然必须回纥发兵救援,才有希望么?”

李汲摇摇头:“齐王确实寄望回纥援军甚殷,但即便无可汗受伤事,在我看来,远水终究难解近渴,只能是锦上添花罢了,不可能雪中送炭……”

公主愣了一下,这才笑道:“真是好比喻,却不知长卫你也是饱读诗书的,所言竟连我也不明出处。”

李汲忙道:“不过是久依家兄,耳濡目染罢了——总之,公主不必为难,陇右之事,自有齐王指挥,将士用命,必不使蕃贼猖獗。我也自当急归,奉献自己一番心力。”一叉手:“请公主这便写下回信,李汲告退。”

宁国公主想了一想,提醒道:“可汗暂不能理事,此际还能调动兵马的,唯有太子和宰相——我与太子并不相熟,长卫可再去与宰相顿莫贺达干相谈,看看有无机会。事罢再来我这里取回信不迟。”

于是李汲离开金帐,再去求见顿莫贺达干。然而卫士却不放李汲入帐,只说:“宰相有言,李汲若来,可往帐西厩中相会。”

金帐之西,有一座占地范围极大的马厩——其实也就木栅栏围起来一片草地而已——厩中数十匹良骥或行或息,还有两名牧人骑着马,挽着套,往来逡巡,象是在挑选合适的马匹。

顿莫贺达干就倚靠在栅栏旁,垂首捻须,若有所思。从人禀报说李汲来了,顿莫贺达干下令:“唤至前来,汝等暂退半箭之外。”

李汲近前拜见了,旋见顿莫贺达干望着自己,面上表情似笑非笑,开口便问:“可见过太子了么?”

李汲答道:“今日唯去拜谒可敦,并未见到贵国太子。”

顿莫贺达干嘴巴一撇:“我说的不是移地健……”

李汲暗吃一惊,表面上却不露声色,只是假装疑惑:“贵国难道还有第二位太子不成么?若说先太子,据闻已然病逝……”

顿莫贺达干指指李汲:“是否病逝,你知我知……”嘴巴朝侧面一努:“可汗自然也是明瞭的。”

李汲注目顿莫贺达干,却不回话,静等下文——对方是试探吗?然若未曾得着确实的消息,他怎么可能想到试探我一个末吏信使?既然提起此事来,必有缘由,这会儿说啥都是错,不如缄口不言,待机而动。

顿莫贺达干等了一会,见李汲没啥反应,反倒笑起来了,伸手一拍李汲的肩膀:“好,你很好。”随即压低声音道:“先太子原本有自雄之心,并不愿久与唐盟,唯率援军向长安、洛阳一次归来后,反倒四处吹嘘与唐家亲王结为兄弟,力主维持两家情谊……

“他却不明白,很多事情,游移于两端之间最好,只执一端,却是将厌唐之人,都推去了移地健处——若非如此,何以会仓促病死啊?”

李汲试探地问道:“则宰相是擅长模棱两可……擅长游移于两端之间的了?”

顿莫贺达干嘴角轻撇:“若非如此,我早便追随先太子去了,或者因为太过附和移地健,而遭可汗猜忌。”

李汲暗道,对方言下之意,那新太子移地健貌似对唐并不友好啊——“则就宰相本心而言,是希望先太子复生呢,还是赞同今太子之意呢?”

顿莫贺达干提起手中马鞭来,高高扬起,轻轻落下,说:“你看这广袤草原,部族无数,强者为尊,可是昔日的霸主匈奴何在?鲜卑何在?突厥虽在又如何?哪有几百年不变的基业呢?而你中原,虽然也常改朝换代,唐天子却是千年前太上玄元(老子)的后裔,姓氏虽移,种族不变。

“可见唯有与中原和睦相处,草原基业才可长久——若不是你唐家击败突厥,哪里有我回纥立牙帐、称可汗的机会?焉知异日你唐家,或者后继王朝,不会再痛击我回纥,而使别族称雄?移地健唯见唐势将衰,却不知骆驼瘦死,也比马大,且小骆驼终有长成的一日。他太年轻,还不能洞悉世情啊。

“至于先太子,能否复生,要看天意,看他自家的能力如何了。”

李汲听到这里,心中大致明瞭了顿莫贺达干的想法,于是长长一揖,恳请道:“可敦说,如今可汗负伤,能调兵者,唯有太子与宰相。恳请宰相巩固唐纥之谊,且相助遏制吐蕃,如我唐所情,派发一支兵马……”

顿莫贺达干摇一摇头:“无益也。”

随即解释道:“如我先前所言,相隔太远,如何能呼应得上?即便发兵骚扰祁连山,那里终究地广人稀,于吐蕃不为大害,且吐蕃也知道我回纥不可能深入其境。除非……”

“请宰相教诲。”

“若吐蕃胜唐,或者不胜,主动退兵也就罢了。倘若两军仍在对峙,却有我回纥旗号前出,蕃人见了,必谓我两家已然联兵相向,多半是不敢再滞留不去的。且那马重英回去,必定调兵遣将,巩固祁连之防,则对陇右的压力自然减轻……”

李汲权衡了一下利弊,便问:“然若发兵直向鄯城,路程比向祁连山更为漫长,恐怕缓不济急啊……”

调动兵马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即便唐人愿意于路供应所需,总还需要先通过六七百里地的戈壁荒漠,那么事先整备粮秣物资,总得十天半月吧;其后再千里疾行,抵达鄯州时必定人困马乏,不可能即刻便上前线。按照李汲原本的估算,回纥若肯发兵祁连山,最早都得到十二月份,则若直向陇右,怎么也得明春了吧。

郭昕原本承诺守足鄯城三个月,也就是十一月底到十二月,结果回纥援兵未至,而鄯城兵马已撤,那还有什么意义啊?

顿莫贺达干意味深长地望着他:“我虽为宰相,有调兵之权,但援唐这般大事,岂可不先禀报可汗?若无可汗之命,我便擅做主张,如前所言,怎能算是游离于两端之间啊?只怕兵马未动,而我宰相之位已失……且无唐天子的正式请援之诏,可汗即便伤愈可以理事,也未必肯遽发兵马。

“然而,又何须我回纥发兵?吐蕃于阵前,不必亲见我家骑兵,但见旗号,便可震慑彼等之胆了!”

李汲这才恍然大悟:“宰相肯将旗鼓借于我唐吗?”

谁想顿莫贺达干还是摇头:“我身为回纥宰相,一举一动,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岂能将旗鼓借于他人?”随即笑道:“我不过欲将叶护的新旗帜,交汝带回长安去罢了。”

他所说的叶护,自然不是指的叶护太子,而是唐朝的敦煌郡王李承寀。此前李承寀奉诏到回纥来求援,可汗即将己女嫁他为妃,并且封予叶护之职。当然啦,这个叶护仅仅虚名而已,李承寀本人既管不了回纥属下任何一个部落,申令军中,也不会有回纥人肯听。

但再怎么空衔虚职,没有实权,一应待遇终是不能欠缺的,其中就包括了英武可汗下赐的符节和旗号。顿莫贺达干的意思,我就说可汗之婿的旗号有所更改,趁着你李汲来此,便将新旗交你带回去,此举完全在我职权范围之内啊,谁都挑不出什么错来。而至于你将旗号直送长安,还是先在陇右用上一用,那是你唐朝自家的事情,你跟李承寀商量去。

当然啦,既是齐王借用,难道敦煌郡王事后敢跳起来奓毛吗?

最.+?新章节前往/♂.+?\{\完?丝路小说m.xssilu.com\}♂手机访问\

/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