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键侠 > 第十九章、浑羊殁忽

第十九章、浑羊殁忽

作者:赤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一秒记住↘完^本.神^立占.首^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м.шanbentxt.coM

根据李泌所说,如今宫内诸宦,以李辅国最受宠信——虽然品位不是最高——基本上可以算是“大内总管”。则若有人在宫中私养信鸽,还接收来自前线的军报,即便能瞒过天子、诸王,也绝对不可能瞒得过李辅国去。

至于李倓,虽然受命守卫宫禁,还督责诸宦,终究作为成年的亲王,不可能真正深入到各宫各院——起码嫔妃居处,他就不能涉足——所以他做事瞒不过李辅国,其他人做事却可能瞒得过他。

因而这信鸽么,倘若源头果在宫中,只可能是李辅国私养,或者他授意某人私养的。

“这些阉宦,最会耍弄小聪明,揣摩上意,也不必理会。然而如你所言,建宁王素来聪慧,或许已然起了疑心……说不定领走奉节郡王,会私下反复盘问真相……”

“奉节郡王肯吐实么?”

“难说。建宁王与广平王最为兄友弟恭,其于奉节郡王也爱护有加,亲若父子,则奉节郡王未必会主动对他吐露真言,但若责问起来……”

李汲知道这种事儿是不大可能得到准确答案的,不妨就此揭过。但他想了一想,突然间凑近了开口问道:“阿兄,圣人尚未册封太子,在你看来,谁能做太子呢?”

李泌不禁稍稍一惊,忙道:“住口,此事非你我所敢置喙!”

李汲微微笑道:“屋外应该无人窃听,我兄弟私语,出兄之口,入弟之耳,预判一下,也无不可吧?”

李泌瞥他一眼,这才把声音再压低三分,缓缓说道:“礼法立嫡,无嫡立长,除非嫡、长都实在不堪,才当论贤。当今在潜邸时,曾娶韦妃,生二子,但其后离异,则二子不再为嫡;既登大宝,未册皇后,则暂无嫡,而广平王为皇长子,端肃敦厚,并无失德,自当立为储君……”

“听奉节郡王说,皇子中以建宁王最为贤明,还说有上皇壮年时风采……”

李泌摇头道:“建宁王只是圣人第三子,且其母张氏身份卑微,则既有兄长在前,又岂能轮得到他?”

“那倘若建宁王极受圣人宠爱,且能立下大功呢?”

李泌闻言,悚然一惊,当即注目李汲:“你究竟想要说什么?!”

李汲笑一笑:“我并不想说什么,只是听说建宁王贤明,又担负宫禁重责,不禁想起阿兄昨晚所说的永王李璘之事来……”

李泌当即拂袖:“不可妄言——岂可一概而论?!”

其实永王李璘和建宁王李倓真挺象的,既聪慧贤德,得到朝野上下一致好评,又受两代皇帝的宠爱,进而重用,那么既然李璘有可能威胁到君权,李倓也有可能问鼎储位——李汲前世把史书翻得烂熟,恐怕天然地就比这年月的很多官僚,对于此等事更具敏锐嗅觉。

李泌同样精明,既被李汲一言点醒,即在呵斥之后,又补充上一句:“我知道应当怎样防微杜渐,汝在外间却绝不可妄言。”

“小弟明白。”

“我命你在院中静候,怎么会想到要去削弹弓打鸟?竟然闹出此等事来……”

李汲苦笑道:“小弟又不是闺中妇人,居此闲院,有如笼中之鸟,且和那几个阉人也无话可说……实在憋得慌啊。要不然,阿兄恳请圣人,让我白昼也跟随在你身边护卫吧?”

李泌摇摇头:“不可……我虽白身,终是士人,且为潜邸旧臣,你却不同,又岂能跟随着我,也等于伴随在圣人身侧啊?且若我在圣人旁犹须护卫,圣人会有何等想法?”

李汲对此倒是也有所考虑,既然不得允准,那便退而求其次:“圣人虽然播迁在外,我看他与诸王穿得都新,吃得也好……”那晚可是上了不少烤肉呢,还有好几种水果——“想来这宫中……更加这城内,会有不少的书籍。恳请阿兄向圣人商借了来,我有书可读,或可稍稍排遣些寂寞。”

李泌微微蹙眉道:“汝是个粗人——如今宫中上下,但识得你的,都如此认定——又怎能借书来读啊?我应当如何开口?”

“只说是阿兄要读便可。”李汲可是知道,李泌于练气修仙之外,最好读书,光颍阳家中藏书就不下百卷,恐怕绝大多数官僚都没他多呢。

李泌一指带回来放在案头的书卷,说:“圣人授我这些文书,命我谋划规复两京之事,哪里还有闲空读书?”

“阿兄啊,书岂会没有空闲读?无论马上、枕上还是厕上,公文不可阅,却是读书的好地方!”

他这本是抄前人故智,但李泌听了却新鲜,忍不住抚掌赞叹道:“此言大善,非真爱书者不能道也。”随即斜睨李汲:“却为何写不好字?”

李汲赶紧顾左右而言他:“阿兄,日间听建宁王提起什么‘浑羊殁忽’,似为胡语,不知道所指何意啊?”

“确实是胡中传来,乃以整羊破

腹,塞入整鹅,烹熟后即弃羊而唯食鹅……奢侈糜费,以此为甚!昔年曾盛行于长安城内,则国家日渐奢靡,国势盈满而缺,由此物即可得见一斑了……”

——————————

这一晚,李泌秉烛阅读,直到更深,李汲反倒是早早便登榻去睡了。

——其实这年月榻的主要功用还不是卧具,只是处于坐具和卧具之间的一个过渡态,但好在这张榻够宽够大,即便二人也可勉强卧下,而既然李汲自称不喜欢睡地铺,李泌便也只得敬陪。

第二天一大早,李泌又被李辅国给叫走了,仍然把李汲一人留下。不过李汲才刚在院中锻炼完,命冉猫儿打了一桶温水来擦身,便另有两名宦官抬着一个竹箧进门,说是长源先生要读的书。

李汲大喜,忙叫他们将书卷搬入后寝,然后他把冉猫儿等全都支开,就去翻捡竹箧——

都有些啥咧?《孙子》、《尉僚子》、《易经》、《尚书》、《淮南鸿烈》、《东观汉纪》、《三国志》、《太玄经》……

啊呸,这些我都熟啊,要来何用?难道真让我背书以备将来去考进士不成么?!

好不容易翻出一部《文选》来,其名陌生,看看前言,乃是南朝梁太子萧统所编纂的诗文总集——貌似不全,只有十几卷。不过在这十几卷里,也收录了不少晋朝以后的诗文,李汲可以和自己的时间线相互对照——

呀,原来此世也曾有陶渊明、谢灵运……这个鲍明远又是谁了?诗写得很不赖啊……

最后一卷,不是书,展开了一瞧,题头写着:恭录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御制诗六首。

什么“天皇大圣大弘孝”云云是啥玩意儿,李汲自然搞不懂,但看笔迹颇新,应该是时人所录,那么所指必是本朝前代天子——若是前朝皇帝,不可能不把朝代名写上去吧。唐朝倒确实有个高宗,这在李汲本主的记忆中可以检索得到。

六首诗分别是——《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过温汤》、《九月九日》、《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守岁》和《谒大慈恩寺》,全是五言。李汲细细诵读一遍,只感四平八稳,虽无殊才,也算勉强看得过去了。

对比自己那条时间线上同时期的名篇,名篇是珍珠、是翡翠,这六首诗也就玻璃珠子罢了——当然啦,前晚皇帝和诸王所做,则可比作屎溺。

也就是说,前代唐帝的文学水平还在及格线上嘛,怎么到了如今儿孙,就堕落成这个样子了呢?当然也不排除那位唐高宗的诗才矬子里拔将军,为数代皇室之冠,而当今天子和诸王,才属正常水平……

翻看书卷,时间过得很快,几乎一眨眼功夫,就到了用午餐的时辰了,霍仙鸣在门外禀报一声,随即三名阉宦就一托盘一托盘地往屋里送饭菜,前后竟然有十八道之多,不但摆满了几案,甚至于有几道还得暂置榻上,真把李汲给吓了一大跳。

细细一数,四道干鲜果品、四道面食点心、四道冷盘、四道热菜,还外加一道主菜和一钵羹汤,至于主食,则是一大盆的白米饭,同时还配有碎肉羹做浇汁……

“如何有这许多?!”

霍仙鸣谄笑着说:“此乃建宁大王遣人送来的,专供长卫先生食用。”

啊呀,这些天一直“长源先生”、“长源先生”的不绝于耳,今日竟然听到一声“长卫先生”……我也有做先生的资格了吗?

霍仙鸣等人还指着每道菜,逐一给解说名称、来由、做法——据说是李倓特意吩咐的:“这是大荔的蟠桃,这是河东的蒲桃(葡萄),这是广南的龙眼干,这是荆南的蜜渍酸梅……”

李汲心说你真当我是啥都没见过的乡下孩子啊,这些果品也用介绍吗?

但那些点心和菜色,大多数外形、样式,他倒确实没有见识过——即便在前世——还必须得支楞起耳朵,好好听听宦官们怎么讲论了——

“这是金乳酥,这是曼陀样夹饼……这是西江料,乃用西江猪肩肉剁碎了,和以五味蒸成;这是跃龙门,用腊制的黄河鲤鱼,去刺切片,裹料蒸熟……这钵是冷蟾儿羹,主料为河蚌肉,再加荷叶嫩心……”

只不过介绍到最后一道大菜,他们多少有些含糊,只说:“此物……奴婢也不知道是何物,如何烹制,但来人传建宁大王的话,说长卫先生一见便知。”

李汲定睛一瞧,原来是西瓜般大小一个扁圆形的面团,烤得焦黄。他当即提起刀匕来,切开面团,果然里面是荷叶,再掀开荷叶,热气蒸腾,异香扑鼻,里面是一整只鸡……

啊呦,李倓果然回去后就命人顺着我的思路,反向破解出了“叫花鸡”咧!

十多道美味,异彩纷呈、香气混杂,李汲不由得食指大动。当即招呼霍仙鸣等人:“你们也来一起吃吧。”

霍仙鸣谄笑道:“此乃建宁大王特意赏赐给长卫先生的,我等哪有此等口福啊?”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