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 有圆有缺:没有最完美的,只有最适合的

有圆有缺:没有最完美的,只有最适合的

作者:牧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每个人多少都有追求完美的倾向与需要,希望每件事都尽可能地做到完美的地步。这种倾向是人类追求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动力源泉,促使人们为自己或某些工作设定较高的目标,并更加努力地去完成它。但是,这种倾向若过度苛求,就会变成完美主义。持完美主义的人,对任何事都要求达到毫无缺点的地步,因而难免只按理想的标准苛求,而不按现实情境考虑是否应该留有余地。

用完美的眼光要求自己,用不完美的态度接纳别人完美和不完美,一切取决于人的心态。眼界开阔、心胸宽广的人,看待世间万物皆完美无瑕;相反,鼠目寸光、斤斤计较的人,对人对事都觉得不顺眼、不遂心。

让自己尽量做到尽善尽美你要做一个怎样的人?答案是:最好的自己!

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你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那么,什么是最好?像居里夫人、诺贝尔这样的伟人诠释的才是完美吗?毫无瑕疵的完美根本就不存在,完美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自己心中的最好。它的好在于真实,而不是做作;在于坦诚,而不是虚伪;在于努力,而不是懒惰。

最好的你,不断地求知,不断地拼搏。在努力与奋斗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失败和伤痛,但在这个历练与追求的过程中,收获着对世界的认知和感知,激发着自身无穷的热情和创造力,逐渐挖掘着那个不断臻于完美、不断成长的最好的你。

这个最好的你,奋斗着,快乐着,凭着超人的魄力和过人的胆识,凭着骄人的智慧和无比的勇气,尽情地施展抱负,尽情地用最好的你舞动出最绚丽、最动人的旋律。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挥洒着你的热情,展现着你的青春,彰显着你的魅力。

这个时候,你还会有什么怀疑吗?你已经是自己最好的代言人!但是,千万别陶醉在品尝过的人生中,因为最好的你还在路上,也永远在路上。

你已经把自己看成了最好的,你就应该喜欢自己,接纳自己的一切,进而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只要你能够坦然地说:“我就是这样的人。”这就够好了。然后,掌握好自己,发挥好自己。

做自己的主宰!这是一个新趋势。许多人会主动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却没有想到要完善自我,于是他们的环境仍然没有改变。那些勇于接受命运考验的人,总是做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主宰,尽力做到尽善尽美。

我们有权利决定生活中该做什么,不能由别人来代做决定,更不能让别人来左右我们的意志,而自己却成了傀儡。其实,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别人并不见得比自己高明多少,也不会比自己更了解自身的实力,只有自己的决定才是最好的。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主人,不要让别人来控制你。

我们应该做命运的主人,不能任由命运摆布自己。当我们面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困难、病痛时,如果能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竭尽自己之所能改变不利的状况,就是展现了生命的强大,就是不向命运屈服的一种抗争。

挪威大戏剧家易卜生有句名言:“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是的,做人首先要做自己,首先要认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真正算是自己的主人。

对待他人没必要吹毛求疵每个人多少都有追求完美的倾向与需要,希望每件事都尽可能地做到完美。这种倾向是人类追求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动力源泉,促使人们为自己或某些工作设定较高的目标,并更加努力地去完成它。

但是,这种倾向若过度苛求,就会变成完美主义。对任何事都坚持高目标,不考虑自己的能力、环境的条件、他人的需要、工作可达到的限度等对达成目标的限制,而一味地要求目标的完美无缺。如此,往往给予自己和他人许多压力与责难。完美主义者不能忍受所作所为未能达到目标,也不欣赏与肯定自己及他人在努力过程中的付出,而经常地责备自己与他人,充满不满与批评。

完美主义者除了因苛责、批评而使自己及他人感到不愉快之外,也容易有由于所定目标过高,又怕无法完成所带来的不完美感,而不敢有所作为。如此一来,反而会给人一种顾虑太多、畏首畏尾的感觉。

不少人为求完美而吹毛求疵,结果降低了自己生活的质量。我们有时精神委靡,心境恶劣,疲惫不堪,不正是由于我们过分注重一些毫无价值的小事才引起的吗?这种性格上的弱点除了自我折磨以外,并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结果。

吹毛求疵者的眼光总是非常狭隘的。他们只顾眼下,不管将来;只计较细小的事情,没有远大的计划;只贪图分厘的利益,不计算万千的收入。有这样性格的人,必将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局限于一个极小的范围,逐渐变得自私、冷漠、吝啬、苛刻,失去一切感情,失去一切友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你吹毛求疵,是因为你把许多无足轻重的事看得太重要了。实际情况肯定并非如此。在人的一生中,真正值得重视和谨慎处理的,是那些足以改变命运的事件、机遇和挫折。人没有必要处处留神,那只会增加你的负担。

对待生活中的其他事也是如此。一个健康的人,有时感到不愉快、不舒畅,对一些过去的事惋惜和悲伤,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但总的态度都应该是积极的,想得开,放得下,朝前看,从而才能从琐事的纠缠中超脱出来。假如对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寻根究底,去问一个为什么,那实在既无好处,又无必要,而且败坏了生活的诗意。

这时,你就可以发挥一下“模糊概念”的魔法,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即使弄得清清楚楚,又有什么意义,完全可以撂下不管。至于有些并不太重要的事,基本了解也就可以了,更不必要钻进牛角尖,细细考证,吹毛求疵。只有对一些小事“模糊”一些,才能真正品味到生活的乐趣,也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处理大事,进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样,心境也就自然日益变得舒畅起来。

如果你有喜欢指责自己或他人一切小错误的心理,或者被一些小事困扰而情绪恶劣,你不妨退一步想:一件已经发生的事情,永远是无法挽回了。往事已成为历史,它并不因你的焦虑、悔恨和自我折磨而有所改变。

心理调节术1.责己严而待人宽。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拓宽胸怀,以此来增强对别人的信任和排除不良心理的干扰。

2.学会自我安慰,对待别人不必斤斤计较。

3.完美主义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4.用放大镜看自己,用望远镜看别人。

爱情是“拾麦穗”,婚姻是“拖大树”

完美有时并不能单靠一个人就可实现,两个人的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更能创造完美的奇迹。在爱情和婚姻中,无论两个人其中的哪一个在对方的眼里,都应该是最完美的。这是因为,完美还有最高的表现形式:琴瑟合鸣。

爱情和婚姻的完美标准在哪里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来。最后,他两手空空地出现在老师眼前,垂头丧气地说:“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不得已只好放弃,再接着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株麦穗也没有。”

苏格拉底回答说:“这就是爱情!”

柏拉图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的树材,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回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树,又发觉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婚姻!”

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中,最微妙的就是人与自己生命中的伴侣的关系。有人说婚姻不等于爱情,所以有的人重爱情不重婚姻,有的人重婚姻而不重爱情。当然,更多的人想婚姻和爱情兼得。

实际生活中的爱情和婚姻本身是不同的两件事。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婚姻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爱情是人生美好的追求,婚姻是生活的落实;爱情让一个人变得丰富,婚姻让人变得强大。

爱情是感性的,它来自于人的主观创造,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情至浓时,任何外力都无法干扰。婚姻是理性的,它来源于现实生活,是一种社会的共同行为,必然要接受社会的价值评判。爱情是超世俗的,它可以抛弃一切世俗化的限制。一旦步入婚姻时,许许多多的世俗条件就随之而来了。

甜蜜的爱情许多人都体验到了,而婚姻美满却是每对新人极力追求的,但结果如何呢?其实,婚姻的理想境界不是“美满”而是“适应”,就是男人与女人在一起相互适应,比如,她包容他的懒惰,他适应她的唠叨。能达到这种境界,也就洞悉了婚姻的基本奥秘了。

遗憾的是,人们总是一味地追求婚姻的“美满”,而把“适应”视为平庸,于是婚姻往往就显得不堪重负了,甚至在叹息中结束。

允许爱情有模糊地带关于爱情,大部分的人倾向于一种说法:“婚前,要把双眼都睁开;婚后,则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底要睁开几只眼,才能把爱情看个清楚?抑或是:不论你睁开几只眼,爱情总有它的模糊地带。

不论在恋爱的哪一个阶段,谁能够用不同标准来和同一个人相处呢?

如果你深爱一个人,却觉得必须依照和他生活的不同阶段,改变对他的要求标准,才可以和平而快乐地相处下去,那么你应该想一想,这个“要求”是否恰当,而不是考虑在“标准”的高低上有所取舍。

要求对方专心听你讲话,要求知道对方的行踪,这些都是“要求”。如果有问题的话,应该是这个“要求”恰不恰当的问题,而不是标准高低的问题。

你无法以分钟为单位,来计算对方听你说话时专心的程度;也不能以小时为单位,来衡量报告行踪的频率是否足够令你放心。这样的斤斤计较,的确是太累人的事。

很多相处上的事情,如果能放掉所谓的“标准”,容忍爱情有一些糢糊地带,而回到“要求”的本身是不是合情合理,双方的包袱将会减轻很多。对那些耳聪目明的人来说,刻意要“视而不见”,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事。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爱情到最后常常是属于那些大智若愚的人。

情人之间所有的“要求”中,没有比要求“坦诚”更难的事。不欺骗、不隐瞒,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十分不容易!诚实是一种美德!但平凡人经常做不到。情人之间很难真正有百分之百的坦诚。难怪有人说:“爱情,这件事的本身充满了谎言。”

基本上,“坦诚”确实是一种美德。它可能与生俱来,也有可能靠后天的教养而来。如果你的伴侣并不具备“坦诚”这项美德,就算你逼死他,他永远也无法达到你的标准。当你的伴侣经常说谎或百般蒙骗,你要考量的是:该放弃“坦诚”这一项要求,还是干脆放弃这个不老实的人?

不论你睁开几只眼睛谈恋爱,还是无法避开爱情的烟幕,它经常“善意地”阻挡你的视线。比如,当对方刻意隐瞒行踪,最后却被你发现时,他的理由是:“因为怕你操心,所以不敢告诉你。”当对方不小心撒了谎,最后却被你拆穿时,他的辩解是:“你平日疑心病那么重,为了不想和你发生不必要的争执,我才会那么说。”当对方编织一个借口,最后却被你识破时,他的说辞是:“其实那是无关紧要的事,何必解释那么清楚,花你的时间!”……

类似的烟幕太多太多,简直不胜枚举。就算你天生慧眼,还是难以招架。与其耗尽眼力,一定要把爱看个清楚,以免到最后伤了眼睛,也伤了和气。

耳聪目明的人谈恋爱,一定要先懂得“装傻”。例如,一个人的品德与价值观。小地方就不妨任由它去,例如,“为什么迟到那么久”、“昨天口袋里的300元花到哪里去了”。

无论爱情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其实这个原则都可以适用。

心理调节术1.爱情是理想的,婚姻是现实的。

2.在一见钟情者的眼里,对方的某一方面的特征被夸张性地扩大,于是想象代替了现实,觉得一切都是非常完美的,没有一点瑕疵。

3.爱情和婚姻不仅仅是一种感觉,它需要彼此的了解,所以要给爱情和婚姻多留出一点时间和空间,才能让感情得到历练和验证。

4.真正的爱情与客观条件没有太多的关系,不会因年龄或时间等因素而消退。

羡慕别人是“最美的”,不如追求自己“最好的”

人们往往喜欢用眼睛去直接衡量完美的尺度,而不会从内心去感受和体验完美的平衡。其实,看上去很完美的,不一定代表真的完美,而看上去不协调、不相关的,有时候恰恰符合了其内心所追求的完美标准。原来,还有一种不和谐的完美,叫做适合。

人为什么总觉得别人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个男孩突然问他的妈妈说:“妈妈,您想做个中国的老太太,还是外国的老太太?”妈妈不解地问:“我老了以后,当然是个中国老太太啊!怎么能做外国的老太太呢?”

男孩摇了摇头说:“不是啊!外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是个漂亮的姑娘,她们大学毕业之后,会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接着她们会向银行贷款,买下一栋房子和车子,以及许多高级的生活用品,每个月她们努力还利息,生活虽然紧张,但是却充实而愉快。当她们有了很好的居住条件,又有自己的车子代步,并且尝尽人生的各种乐趣之后,她们终老时,银行的贷款也刚好还清,便安然地闭上了眼睛。”

这时,这位中国妈妈还不是非常明白,便问男孩:“那中国的老太太又怎样呢?”

男孩说:“中国的老太太啊!她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漂亮的姑娘,不过她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后,便开始努力储蓄,一年到头都非常地辛苦,什么都舍不得吃,也舍不得享受,只知道把钱存起来,最后还是在病痛中死去。而她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全部由她的子女们获得,这些钱足够她的子女们买大房子和名贵的好车。孩子们孝顺的话,会用这存款的一部分为死去的老太太风光厚葬。但是,中国老太太在生前,却什么都没有享受过。”

不同的文化背景,自然会有不同的需求。究竟是当中国老太太好,还是当个外国老太太好呢?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因为价值观和生长环境的文化不同,所以造成许多的差异性。但是,不管哪一种方式,只要心中能够获得“满足”,两个老太太都能有最好的结局。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拿着不同成长或文化背景的人做比较,而往往忽略了这些先天的“不同”,正因为彼此有着许多不同,所以,我们常常总看到别人美好的一面,却看不到自身的运气和福气。于是,每个人都觉得别人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正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别人的苦处只是没有表现、没能让你发现罢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我们可以交换不同的生活态度,各自寻找出适合自己的生活。只要我们能从中自得其乐,就算苦味也是一种甜美。

坚信自己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染,蜘蛛便有了佛性。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佛祖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1000多年,有什么真知灼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祖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祖问道:“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过了1000年,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3000年来最开心的日子。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1000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遭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16岁了,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得十分漂亮,楚楚动人。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中试,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席间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倾倒。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祖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很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两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16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吧。”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感觉呢?几天后,皇帝下诏,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怎么也想不到,佛祖竟然这样对她。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穷究急思,灵魂就将出壳,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祖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3000年,爱慕了你3000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像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刚说完,佛祖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归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紧紧地拥抱着……

幸福就在于把握现在,珍惜所有,坚信你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其实,我们都很幸福,只是我们的眼光过高,看不到人生最简单的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只是我们未曾体会过。

心理调节术1.把握择偶心理———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2.婚姻如试履,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

3.婚姻需要谨慎对待,但因为谨慎而放弃婚姻则是不可取的。

4.择偶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主要取决于其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

5.看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调整标准和要求,给自己的择偶清晰定位。

把梦想现实化,把生活理想化理想和现实从来就不是平等的。理想是崇高而美好的,而现实却充满了残酷性。人不能脱离现实只在理想中生存,也不能被现实打倒而放弃理想。理想要在现实中演绎才会有价值和意义,现实要靠理想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